高龄农民工现象的背后是身份传递
2015-03-23 08:46: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高龄农民工为何年迈还要拼体力外出打工?103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50岁以上农民工中,绝大多数说“趁着还能干,多赚点儿”,他们没有职工养老金,有的还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高龄农民工:靠吃肉补充体力,靠染发躲过检查。(3月20日 澎湃新闻) 多大年龄算得上高龄农民工?50岁以上?60岁以上?就其他不太需要体力的工种而言,50岁算不上高龄,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社会也很少叫60岁以上的其他职业者高龄从业者。看来50岁以上的农民工都可以称为高龄,是因为这个年龄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从事高负荷体力劳动。记者关注这个群体,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看到靠吃肉补充体力,靠染发躲过超龄检查的报道,很多人心里很不好受,可是他们有更好选择吗? 他们基本没有职工养老金,有些是光棍,很多家庭经济不宽裕,靠子女给钱养老几乎是奢望,贫困传递在他们身上很明显。既然能指望的不多,而且现在的年轻农民很多不愿当农民工,工地上的工资又开的高(即便相对白领而言也不低),高龄农民工现象成了必然。工地上的活即便是年轻小伙,干起来也吃力,体力急剧下降的高龄人,为了赚到这个年龄本来难以赚到的钱,只有多吃肉透支生命潜能,该不该责怪他们无视自身健康的任性?该不该谴责他们无视政府禁止60岁以上农民工上一线作业的规定,通过染发蒙混过关?只是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吗? 高龄农民工的背后,几乎都站着并不宽裕的家庭。因为年轻时不活泛,没有手艺或更好营生手段,年龄大了还得继续卖苦力谋生;或者因为没能让孩子上成大学并凭此改变家庭命运;或者因为孩子上了大学但找不到好工作家庭继续贫困。看到家庭并无见好的模样,看到家里人都缺钱,操劳大半辈子的农民不得以重新出山,虽然累一些,可总比眼看着家里人都缺钱没办法好啊,中国农民的吃苦耐力远比我们想的好,他们的苦中作乐本事远比我们想像的大,他们的苦和累可能没我们想的那么不堪,因为对一辈子在吃苦的人而言,还能劳动还在赚钱比什么都好。 相比担心这些“老而不休”的高龄农民工,笔者更担心他们的家庭和儿女。几乎大多高龄农民工的背后,都站着并不宽裕的家庭,和没有什么前途保障的儿女。如果他们工作收入可以,如果他们够孝敬贤惠,如果他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就不会让父母这么大年龄还在干着小伙才能干的动的活。有的是没能力供养父母,有的是没意识照顾父母,还有的会说,我自己都这样,哪能顾得了父母?更悲哀的是,这些子女中的很多境遇不比父母好,却丧失了父母那样面对逆境不甘贫困的吃苦之心,其实这些子女中的很多恰恰是和他们的高龄农民工父亲一样的弱势群体,身份传递在他们身上表现最明显。 高龄农民工很苦很孤独,这都不为甚,最悲催的还是他们没有什么希望,特别是在子女身上,因为他们的背后站着同样弱势群体的子女,这种身份传递才是高龄农民工现象最大的悲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