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危改资金“漂没”,更需精细化管理
2015-03-23 09:10: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据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4年,中央累计安排1191亿多元资金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加大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危房改造资金被基层干部非法侵占的情况,国家惠民资金被“雁过拔毛”。(3月22日 新华网) 为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国家在危房改造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危改补贴的大头,却以“手续费”“辛苦费”“跑腿费”“照相费”等形式,落入了“硕鼠”的腰包。甚至,一些农户的名字出现在补助名单上,却没能获得改造房屋的补助资金。危改补贴“跑冒滴漏”,无疑透支了政策的红利,让困难群众享受不到制度的温暖,隔阂了党心与民心。 为保证资金安全,国家针对危改资金设计了一套严密的核查、公示程序,何以出现系统性的“跑冒滴漏”?首先,危改资金“粥少僧多”,谁不主动打点,谁就得不到有限的名额。因此,哪怕是“上供”多一半的补贴款,也有人在所不惜。其次,“手续费”“辛苦费”“跑腿费”“照相费”等额外收费,在部分农村长期存在,令农民习以为常。以“照相费”为例,良种补贴、生猪补贴都需要花钱照相,乡镇干部收取“照相费”又有什么不正常呢?再者就是监督的缺失。部分地区虽然也公示了享受危改补贴的人员和金额,但照相留底之后,马上撕掉公示,公众根本无法监督。 有人认为,危改资金发生漂没,主要是在流向村民的最后一公里出了问题。因此,只要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监督,就能解决危改资金“跑冒滴漏”的问题。应该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必然会扼杀乡村两级干部暗箱操作的空间。但问题是,不需要造假的腐败,怎么治?以笔者长期工作的乡镇为例,一年分配的危改名只有10来个,而需要危改的房屋,却数以百计。在这种情况下,给谁都挑不出毛病。因此,即使再核查、公示,也难以管住背后的猫腻。 因此,管住危改资金“跑冒滴漏”,需要阳光监管,更需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有关方面要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打分规则,对危房村民量化考核,并予以排队,让村民不打点,也不用担心被“挤掉”。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对危改资金审批、公示,精细化管理不仅要看报表、看图,更要看现场,认真做入户调查,并签字背书,决不让造假者“假戏做真”。唯有如此,才能扼制造假的空间,让危改最大限度的惠及公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