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唤醒“沉睡”的地下通道了
2015-04-10 17:37: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泉州市区14条地下通道,发现不少地下通道配套设施不全、卫生脏乱、利用率不高,有些甚至成为流浪人员的“寄居地”,有些成为堆放杂物的场所。(4月10日《泉州晚报》) 把地下通道遗忘的不仅是市井百姓,还有监管部门。看看这些地下通道的问题,其实无外乎这样几种情况:一者,道路潮湿,走进去很不舒服;二者,里面黑暗,灯具破损不堪;三者,设施简陋,除了是黑乎乎的钢筋水泥之外,没有可以看到的风景,这与地面道路比较的话,犹如一个是“白天鹅”,一个是“丑小鸭”。试问,在这种情况之下,城市地下通道成为摆设还奇怪吗? 平心而论,地下通道成为摆设,其实不是泉州一个地方的现象,这是所有城市都存在的,但是并非毫无解决对策。珠海市曾对很多地下通道进行了改造,他们的改造是基于创意之上的。地下通道都变成了电子风景,在地下通道里通行,可以看到像放电影一样的动态风景。南京市新建设了一处地下通道,通道的两侧绘制的是红楼梦的画卷,美轮美奂,被称之为“红楼通道”。这两个地方的地下通道,使用率很高。而且有人还专门在通行的时候,放慢脚步欣赏一番,拍照留念。 以上的例子说明,地下通道,不能仅仅是个缓解地上出行压力的通道,还应该是一处风景。地下通道的建设投资巨大,地下通道的建设还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亦是安全出行的需要,发挥好了,则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沦为摆设则伤害了这个公共设施。但是,唤醒沉睡的地下通道,却不能仅仅依靠监管部门苦口婆心的劝说,更需要思路的发散。 |
相关阅读:
- [ 08-14]城市通道“可钓鱼” 管理不能“姜太公”
- [ 04-16]“多部门联合”别让人纠结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