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是否也像下面两位这样,对你的学生亮了“武功”? 一位是陕西某学院院长,一位是湖北应城某中学老师。前者用膝盖顶伤了某学生的下体,起因是该生曾在宿舍喝酒;后者抓伤了某学生的面部,起因是怀疑该生往其身上泼了水。 原本可以说服教育,却非要对学生拳脚相加;学生违反了纪律,也不应该用暴力惩罚。但事实上,即便学生没有违纪,也会“领教”部分老师的“武功”。 比如,学生甲回答错了一个问题,就会挨一记左勾拳;乙算错了一道题,就会中一招右勾拳;丙没有完成作业,就会招致组合拳。 这并非是我夸大其词,动辄体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有些老师来说,向学生施展“武功”仿佛已成了习惯,而他们的心情也会决定施暴的程度。似乎只有打学生,才能显示其严格,才能巩固其权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幼稚。体罚式的教学方式只会换来学生的担惊受怕,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阴影和厌学情绪。对提高个别学生的成绩毫无作用,反而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但“严”绝不是打出来的,拳脚之下也出不了“高徒”。古往今来,所有成功的老师无不是重视德育、为人师表的典范。一方面要以德服人,以诚恳的交流解决问题,以心灵的沟通消除矛盾。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感染并激励他们学好、向上。 我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园丁的职责是呵护花朵树木。作为老师,理应给学生温暖和爱心。学生做错题并不要紧,违反纪律也非故意,给予他们耐心和善意,是避免其再次犯错的“良药”。 你选择对症下药还是火上浇油,就如同选择要做一名良师与否。在你做决定前,不妨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被体罚孩子的家长,假如受伤的是你的孩子。 你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你讲课常常滔滔不绝,解题往往举一反三,但并不代表你是一名好老师。 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除了自身修为,还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和监督,健全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遏制老师暴力体罚学生的现象,让悲剧不再出现。 |
相关阅读:
- [ 04-10]“衣架教育”应补齐法律短板
- [ 04-09]以应试教育的手段促进劳动教育实效
- [ 04-09]正视历史才能卸下包袱
- [ 04-09]警惕“教育缺氧”拉低科学素养
- [ 04-08]黄冈中学走下神坛,应试教育风头仍健
- [ 04-08]给学生干净清新的“教育氧气”
- [ 04-07]高考统一命题应兼顾公平和效率
- [ 04-07]建设一流教育智库有四个关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