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传媒大学中蓝公寓内一女生坠楼身亡。该女生身着黑衣黑袜,从C区顶层一房间的窗户坠下后,掉落到楼前的绿化带内当场身亡。警方正在现场勘查,据工作人员介绍,女生是经济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法制晚报》 4月13日) 中国人民大学某男生“厕所跳楼”事件还未满“头七”,传媒大学跳楼事件又接踵而至,这让本受高度关注的大学生群体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人们开始反思:谁该为大学生自杀负责?于是矛头集中指向“学校心理教育缺失”上,认为学校在精神教育板块的角色扮演“失职”。但我认为,真正将学生推向死亡的不是学校缺失的心理教育,而是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和对心理疾病的歪曲理解,才是学生自杀的“隐形杀手”,而后者的本质就是一个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由人精神因素不稳定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我国对心理问题的忽视由来已久,其发展受阻的最大瓶颈是传统保守思想,国人对心理问题的“自动屏蔽”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就像女人的小脚一样只能给自己的男人看,否则就是道德的亵渎。另外,大部分人都存在歪曲心理疾病的现象,人们刻意把它与“神经病”画上等号,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毫不例外深受毒害。 据调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7.43%,抑郁和焦躁是其中最大的病例表现。曾经和一个大学心理老师聊天,谈及大学生心理问题上时,她也无可奈何地摇头表示:学校的心理教育并不缺乏,每年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开展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汇演,但学生对这一块好似不敢兴趣。甚至精心策划的心理活动月参与人数也寥寥无几,学校心理室的全套心理设备也常常无人问津。学校心理教育受“冷落”,学生普遍患上“怕心理咨询”的心理问题,最大原因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和怕被嘲笑的畸形心理。 笔者认为,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国人所缺失的不是教育,而是思想转换。我们一天不能正视心理问题,就无法从根源解决心理问题带来的困扰,自杀等事件也会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而与日俱增。而对于学生而言,在物质、金钱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的当下,保持自身良好的价值观尤为重要,所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迫在眉睫,让自己正视心理疾病,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中,只有通过思想转换与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心理疾病是小事儿”、“有心理问题就是神经病”等心理问题。 当我们有一天把心理疾病当作感冒发烧那样来看待,并积极治疗的话,自杀这样的社会悲剧也就不再会频繁上演了。 |
相关阅读:
- [ 07-24]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 [ 10-26]让心理健康教育在阳光下进行
- [ 04-18]“学生拒剪短发跳楼”敲响心理健康教育警钟
- [ 11-09]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加强
- [ 09-16]别让心理健康课成“拿学分课”
- [ 03-16]关注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