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经济低迷意外拉动股市“逆向上攻”

2015-04-16 07:41:04 鲁宁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困难时期,资金大量涌向“虚拟经济”,形成股市“逆向上攻”,短期看对股民有利,但从中远期看则对谁都是有害无益。】

今年首季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昨天打包公布,其中权重最大亦最敏感的GDP同比增幅为7%。静态评析7%,它与国内多数研究机构预判大体吻合,比世行、IMF等国际主流研判机构的预测约高出0.2个百分点。

从数据包内的各项数据尤其是投资、外贸、内需三大关键数据看,去年四季度已十分明显的经济下滑态势在今年首季继续加剧,下滑压力仍在增大。对于低迷的宏观经济现状,以及低迷状态短期内很难摆脱的趋势,业界已有大致相同的看法。

投资、外贸、内需数据,均与股市运行关联度紧密。限于篇幅,本文只拿利害关联度最高的投资数据切题分析。

今年首季投资同比增幅13.5%,GDP增幅只有7%,简单对比前者,仍比后者高出6.5个百分点,可若拿去年全年15.7%的投资增幅作对比(去年全年呈逐月下滑态势),今年首季2.2个百分点之投资增幅下滑,已然十分惊人。

对2.2个百分点还不能就事论事,从去年年中始,为遏制经济下滑态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显著加大了“铁、公、基、电、港”的投资力度,城市市政设施、农田水利、社会养老、文化产业的投资量亦明显放大。进入今年,上述领域的投资力度则继续加码。基于上述现状,如果将各级做“投资加法”的增量因素剔除,很显然,今年首季投资的实际下滑幅度比统计数据更为难堪。

此外,由于去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跌幅惊人且跌势迄今未改,同样的投资项目,放在早几年进行与放在当下进行,后者的投资成本则将大幅降低。照说,眼下正是各类企业扩大投资的最佳时机。可是,在结构调整去过剩产能力度未减且已显成效的情势下,企业投资意愿却依然如此低迷,只能说明笼罩在企业家心头的“过剩阴霾”非但远未消散,反而有继续加厚加浓之势。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起,民间投资一直担纲中国投资的第一主力。无论是每年投资增幅还是年度投资总占比,双双高于国有投资增幅与占比,这种格局一直维持至去年。到了今年首季,国有投资增幅首度超过民间投资增幅0.8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增幅反超民间投资增幅,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化改革取向直接相悖。如此“开倒车”只能说明,国有投资被迫重新充当“救市”主力,民间投资退作配角,则主要是出于避险本能。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这样的趋势之变绝非好事,可在当下又系不得已而为之。

投资疲弱、经济下行、企业生存困难,舆论一致认定,这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直接相关。于是,央行从去年年中起逐波次释放流动性。然而,由于产能过剩尤其是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经济“虚不受补”,又致使大量的流动性通过七拐八弯之途径,大部流向了开发商(首季同比增幅达到吓人的24.1%)。而楼市一旦得到大体量“输血”,开发商降价意愿随之消退,此时恰逢股市由熊转牛,正好令潜在的刚需购房者把资金转投股市玩一把短期套利之刺激。由是,新一轮旨在帮助楼市去库存的政策组合拳“硬度”大减。

投资疲弱,又导致货币实质性供大于求,首季信贷总量虽比去年新增6018亿元,可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却萎缩8950亿元,增减对冲后,货币供应的结构性矛盾(银行放贷与社会融资的结构比)更加突出,令中小企业融资更贵更难。此外,首季银行存款流失规模高达1.64万亿元。一方面流动性增而存款减,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传统大板块“虚不受补”,令资金进一步向股市涌去……在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困难时期,资金大量涌向“虚拟经济”,形成股市“逆向上攻”,短期看对股民有利,但从中远期看则对谁都是有害无益。

就本轮股市之“牛”,有人将其定义为“改革牛”。资本市场放宽管制当然是“牛气冲天”的成因之一,但占比多大却难以量化,而总计30万亿元资金狂炒股市却可直接量化,很显然,眼下股市大红大紫缺乏经济基本面坚实支撑。

不妨预估一下二季度的经济走势。下月上旬公布的4月份数据若下滑态势不改,不排除中央出台进一步加码政策以进行货币刺激。可知股市风险将继续积累,普通股民当以小有斩获即落袋为安为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