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虽然国家有关部委日前下发禁令,取缔全国66家高尔夫球场,但山西两家被取缔球场仍在公开或暗中经营。类似现象在海南、广东等地也有所发生。 高尔夫沦为“高尔腐”的问题,早就受到社会关注。从2004年起,国家不下十数次发文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与此形成对照,国内高尔夫球场却从当时的约170家发展到近年来的600余家,其中经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寥寥无几。 去年7月,国家多部委联合下发相关通知,掀起了对高尔夫球场的新一轮严厉整治,不仅明文要求取缔部分违建球场,对其他球场提出撤销、退出、整改等要求,而且以今年6月30日为“大限”。这一轮清理整治,除了有加强规范全国高尔夫球场的用意,也与近年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有关。 高尔夫球场屡禁而不止,原因或可归结为,利益诱惑太大而监督约束有所不足。在以GDP为政绩考核目标的年头,兴建一座高尔夫球场既可吸引投资又可拉动经济,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还可发挥囤积土地、占地卖楼等功效。面对如此巨大利益,有些地方求之还不得,怎么可能“壮士断腕”?何况,围绕着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与经营,利益各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些地方又怎么可能有积极性关停这些违建球场? 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公开出入高尔夫球场等高档消费场所的官员已大为减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类似高尔夫球场等浪费土地和水资源,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如滥用农药)的投资项目,并不符合绿色GDP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那么,为何有些地方敢于顶着反腐雷霆之势,而不积极清理整治高尔夫球场?原因或就在于:要么认为这轮整治不是在“动真格”,以为只要躲过这一阵风就可以了;要么由于过去存在的种种利益纠葛,难以痛下决心、重拳出击。 整治高尔夫球场在一些地方碰钉子,说到底还是反腐遭遇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对此,既要从法规政策上区分问题、解决问题,又要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各种腐败不妥协、零容忍。这并不是说,所有高尔夫球场背后都存在腐败现象,也不是说高尔夫球运动本身不值得发展推广,但对那些违规建设、应当取缔却未取缔的高尔夫球场,有必要深入查找原因,一旦发现有官员与经营者暗中勾结,存在利益输送等违法违纪问题,坚决予以严惩。也只有走出“高尔腐”,高尔夫球运动在国内才有健康的未来。 (摘编自4月18日《长江日报》,原题为《走出“高尔腐”,高尔夫才有未来》) |
相关阅读:
- [ 04-08]官员痴迷高尔夫是种“病”
- [ 01-20]官员禁足 高尔夫狂潮自然回落
- [ 12-16]“九不准”能否治得了官员的“高尔夫病”?
- [ 11-21]别让“高尔夫”挖法治墙脚
- [ 10-20]治理高尔夫腐败需要“踢场子”
- [ 08-25]消灭“高尔夫伤疤”是发展考题
- [ 10-28]高尔夫进课堂 多一些平常心
- [ 07-01]“先上车后补票”的何止是高尔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