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被红衣女子揪打视频截图
这两天,一段“平和女子暴打初中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2个女子对一名初中女生踢打搧耳光,还不时嬉笑,同伴在旁边拍摄。据悉,被打女生阿花(化名)是平和广兆中学初二学生,事发地在平和小溪镇高南桥附近。2个打人者都是小溪镇人,未满18周岁,其中1人怀有身孕。(5月19日《海峡都市报》)
谁在怀孕少女内心播下了暴戾种子?
晴川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位快做妈妈的少女,拳头里弥漫着如此强烈的暴戾之气,让人胆颤心惊,倒吸凉气。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人们在慨叹之余,将矛头直指家庭教育也顺理成章。但种下暴力种子的,又岂止是父母?
在这起暴力事件中,有两个问题难以绕过:其一,十几岁正是读书的花季年龄,义务教育阶段尚未走完,何以早早走上了社会?被打的初二女生,学校站出来了,可是,打人者也未成年,谁又该站出来领回责任?其二,按照相关法律,致未成年少女怀孕,不管是否涉及强奸,也属违法犯罪。那么,是谁让一个少女变成了准妈妈?一个缺乏自尊的人,是很难懂得尊重他人的;一个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将同情悲悯随手丢弃,甚至连正常的社会伦理、善恶美丑观都发生颠倒错乱的人,包括这位嬉笑的少女,拍摄视频者以及背后的男人,除了可恨可怕可耻,更可怜到让人心疼心酸。
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行凶者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未满十六周岁的则不予刑事处罚,但民事赔偿却不可免。这是对作为主体责任人的父母监护责任缺失的惩罚。但这样的惩罚,值得商榷。一者,孩子法盲,责在父母,但更有教育机构的法制教育缺失、社会大环境的侵染等因素;二者,当代社会,人口流动具有客观必然性,甚至父母已经无可选择。这是社会的欠账,按照罗尔斯正义原则,社会就有责任和义务给予适度补偿。这种补偿,有教育层面上的,也包括经济方面。板子全打父母,责任全赖孩子,是卸责,也是以暴治暴,不可取。
空谈只会误事,反思之外更要有行动。如何补上未成年人的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短板,既要着眼当前,更要立足长远。于政府而言,就该从制度层面,为农村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的留守孩子提供亲情输送的渠道;于学校,则必须摆脱“不在学校出事就好”的怠惰思维,多走进孩子内心,帮助那些迷茫徘徊的孩子走出困境;而家长,也应少一些功利心态,多陪陪孩子,给他们的爱多一点。人生旅途的空白越多,危险就越大,遗憾就越多。如何从思想根源上帮助孩子祛除暴戾之气,安全趟过青春的沼泽,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课题,谁都无权置身事外。
更多:
法律视角外的“多看了几眼引狂揍”
你伤害了我,别一笑而过
法律视角外的“多看了几眼引狂揍”
王军荣
对于这样的“毒打”,公众无法接受,法律也无法容忍,对打人者进行严厉惩罚,是必须的,然而,仅仅是事后的法律惩罚就能够阻止此类的“毒打”吗?审视“多看了几眼引狂揍”,除了法律视角,更应该有别的视角。“多看了几眼引狂揍”很荒唐,但却非个别。有一种“游戏”叫“暴打路人甲”,即随机选择路人,突然围住别人就是一顿暴打。玩这种“游戏”的是南京的15名90后,从2012年2月17日深夜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多,他们连续殴打了三名无辜路人,导致被害人受伤。走在大街上,莫名其妙被打了,竟然是因为对方在“玩游戏”,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别人多看几眼,显然不是打人的理由。但在打人者看来,打得越凶,越有趣,可能越兴奋。这是种畸形的心态。然而,这种心态的形成却不是偶然的。打人者还是未成年人,其中还有一个孕妇。这本身就说明她们早就离开了“教育”。甚至,打人者就是个“病人”,她们看起来是“正常人”,但心理却是扭曲的。
靠什么保护被打的学生,挽救那些扭曲的心灵?这需要学校教育能“守”住某些“问题学生”,不要自以为是地将其“赶”到社会上去。
建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些年来不时刺痛我们的青少年暴力,折射的不但是法治上的欠缺,更是基础教育的欠账!(东南网-海峡导报)
你伤害了我,别一笑而过
高路
最近发生了两件荒唐事,一件是福建2名女子对一名初中女生脚踢、扇耳光、扯头发,还不时嬉笑。警方立案调查后发现,被打者是福建一名初二学生,2名打人女子均未满18周岁,其中1人怀有五六个月的身孕。而打人原因竟是,女生多看了她们几眼。另一件更荒唐的事是,湖北十堰一小区22辆汽车轮胎被扎,警方抓住嫌疑人后,发现他的动机竟然是“报仇”。前几天,他自己的车胎被人扎了。“有人扎我的车胎,我就扎大家的车胎!”
两起事情一个共同点都是无妄之灾。看对方几眼可能是无心之举,哪怕有心,也可能有善意的和恶意的分别,一个陌生人看另一个陌生人,她的眼神再怎么恶意也不至于让对方到勃然大怒的地步。同样的,那些个被稀里糊涂扎了车子的人,他们没碍着谁也没惹到谁,他们何罪之有?犯事的人都把无辜人群当成了出气桶。在这样的逻辑中,别人做了什么并不重要,我要做什么才是重要的。打人的人真的是为了那几眼吗,恐怕只是为了宣泄一下自己内心郁结的情绪;而持续大半个月一连扎了20多辆车的人,他除了想报那一扎之仇以外,恐怕还从中找到了破坏的快感。
冤有头债有主,哪怕依江湖规则,这样的行为也为世人不齿。别人伤害了你,你再报复别人,大家听了这样的故事,至少还能表达一下理解和同情,可对这样的事,到哪里去寻找“规则”呢?正因为它们无厘头,所以对社会情绪的伤害最大。因为社会没有办法来知道你的愤怒来自哪里,也不明白你的爆发点在哪,自然也更无法预防无法来帮助你,这让社会陷入不安全感之中,仿佛周围充满了未知数。
你每天奉公守法,停车的时候唯恐将别人的路拦了,尽量提醒自己不要离别人太近,不要停在别人的门口,以免给别人造成麻烦,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哪怕你谨小慎微,处处为别人着想,你的车胎还是被人扎了,你的车身上还是莫名其妙地多了几道划痕,原因只是因为某个你不知道的角落里,有一辆车被扎了,车主迁怒于你,或者他哪天心情不好随手这么一划。这会动摇一个人对社会的基本信念,这跟告诉他“好人未必有好报”是一个道理,遵纪守法、通情达理一样不能免灾,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做好人,继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呢?
很多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单个看它可能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几个女人之间打两下打不出什么毛病,可若干年后回头看,就会发现,其实,每一次行为的发生都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心理和行为。每一次对常识的颠覆,都会打破社会固有的平衡,最终都可能酿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很多底线是不能碰到,要不然,社会的信仰体系就会崩塌,而每个人都会深受其害。我们都不应该小看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否则有一天我们都会被烈焰灼伤。(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