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基层干部白天辛苦栽下树木,晚上却被群众偷偷拔掉扔在一边,以至于不得不昼夜巡视看护。这是为何?原来,当地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定高速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可耕地里一律栽种树木。政策一出农民就不高兴了,因为如此种树后,不仅破坏了一些耕地,还影响大型机械进地作业,给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造成不便,于是就用偷偷拔树的方式表示反对。(5月20日人民网) 正如有评论所言,创建森林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本是件能够凝聚人心的好事。但实施过程中遭遇“软抵抗”,说明置身利益格局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必须十分注重利益协调。笔者认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根本落脚点是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为群众福祉“增绿”的民生工程,切不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取所谓的“政绩工程”。创建的最终受益者只能是这个城市的老百姓,不能本末倒置。 本来国家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是希望整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为了突击“创森”,不惜占用耕地栽树,当然会遭到农民的“软抵抗”,农民采取夜间拔树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见,当一个原本很“美丽”很“绿色”的民生工程,却在权力的主导下演变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甚至是民怨工程后,这样的教训难道不够深刻吗? 其实,不仅是“创森”,很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对“创建”情有独钟,将其列为“中心工作”不遗余力予以推进。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创卫”过程中,有的因创建而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让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停止工作突击上搞卫生;为了“创文”,有的弄虚作假大搞表面文章甚至不惜对商家暴力执法等等,这些是否背离了“创建”的初衷? 想深一点,以人为本,从群众的角度去考虑,才能使“创森”持之以久,而不是为了“创森”而“创森”。为了使“创森”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要使“创森”深入民心,人人齐参与。因为,单靠政府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森”,搞表面工程,只会惹老百姓讨厌。政府要大力宣传,通过确实有效的宣传途径令广大群众能深入了解“创森”的真正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多接纳群众的真实意见,积极回应群众的生活诉求,注重利益协调,做到一切从实际情况出。 真正的惠民工程,应该是不扰民的,是切实造福百姓的。如果惠民工程不以民意为意,丝毫不顾及民众心之所想,这样的民生工程还有多少“民生”味道?而不以民众评价为关键衡量标准、肆意践踏欺凌民意、令民众倍感心寒的政绩光环,又能有多少含金量? |
相关阅读:
- [ 12-11]强捐不可能建成“森林城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