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扶贫不应是“扶懒”

2015-06-02 07:39:28 马涤明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陕北革命老区,随着国家扶贫力度加大,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老区发展脱贫的基础逐渐好转。但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表示,政策好了,政府包揽也多了,部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辛辛苦苦建成的山地苹果园,因为农民不积极,只能是干部帮忙管护,久而久之,一些农户就认为,即便他们不下地干活,也会有干部代劳。(6月1日新华网)

常言说得好,救急不救穷,救穷不救懒。陕北一些地区的扶贫,扶来扶去,被扶的农民不下地了,扶贫干部代劳,这就是典型的“救懒”,“扶贫”完全变了味。出现这种情况,一些贫困农户的不争气是一个方面,更要反思的,恐怕是当地政府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一些官员扶贫中的价值取向。

多位基层干部表示,农民之所以不积极,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扶贫干部考核的软肋。政府想出政绩,干部重视考核,农民就是不干,看你政府急不急。由此不难看出,扶贫所以变味,是一些干部的理念先“变味”的:扶贫目的主要不是服务于农民,而是服从于考核需要。干部要完成考核指标,地方政府要出政绩,这也可以理解,问题是,考核方式、政绩评价标准是否合理。扶贫干部担心山地苹果园荒废,但农民却不关心,显然是,苹果园的兴废更关系到扶贫干部的利益。收入很重要,然而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有了收入,也只是收获了“鱼”,不一定收获了“渔”。

两个问题,一个是形式主义思维浓厚;一个是政绩观的问题,价值取向没有摆正。而这两种问题导致的结果则是,国家扶贫资金与科技、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或效率低下。一位镇干部说,“多少年了,凡是政府大包大揽的项目,鲜有成功的。”而政府大包大揽,则正是“授人以鱼”理念的结果,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