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000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外界有评论说,在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河南本地媒体更戏言,郑大一附院75亿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6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 围绕“全球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的争议,绝不仅仅是个案。事实上,纵观国内各个地区几乎都有同样的现象——少数几所大医院门庭若市,而更多的中小医院、社区门诊则少人问津。郑大一附院不过是因为成为舆论焦点而被树为标靶。 郑大一附院成为“全球最大医院”,却并非当地民众之幸。医院各个门诊的超负荷运转;被质疑为鼓励科室多收病人的管理模式;硬件一流又聚集不少人才,却没具有说服力的科研成绩,都成为郑大一附院摆脱不了的非议,同时也导致其面临“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 “全球最大医院”虽然不应被舆论过度关注,但应成为医改决策者的调研对象,从这只“麻雀”身上,解剖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医改必须为此要做出的完善之举。比如,对于目前大医院出于发展甚至牟利需求,一味追求规模迅速扩张的趋势,主管部门是否应出台必要举措加以规制,并将其中一部分医疗资源分流到其他医院,从而推动医院之间的均衡化发展,而不是贫富悬殊日益明显。 河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坦诚,以“全球最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卫生资源、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则不断萎缩。基层医院喊“渴”早非一日,其中不仅是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面临着人才供血不足、相应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难题。比如,社区门诊往往沦为见习医生的培训基地,医疗设备不齐全,结果造成社会公信力始终无法得以提升,形成患者不敢求诊的恶性循环。因此,对于社区门诊医生的输入,能否规定大中医院优质人才进行轮岗、补充社区门诊有生力量,同时在职称、福利、工资以及职务晋升等各方面予以一定倾斜,让医疗人才能在基层留得住。 郑大一附院拥有正高级职称、博士团队10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医生就占河南省相关人才总量的一半。这么多的人才集中于此,一方面反映出人才被大医院所垄断,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人才的多点执业试点要进一步放开,只有对僵化的医疗人事管理机制进行破冰改革,让人才通过更优化的流动和配置,释放出更多潜能,才能有效缓解基层门诊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以药养医”的改革深化力度也要加大,如此,郑大一附院的巨额年收入才不会被认为是“吸患者血”。 郑大一附院之所以引发如此多质疑,是体制症结投射到个体上的不良反应。与其责怪郑大一附院成为“全球最大医院”,不如反思其背后的种种深层次矛盾,以其作为调研对象,充分研究问题所在,并拿出可行性办法并尽快纳入未来的医改决策中。这才是“全球最大医院”提供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所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