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不仅需要看得见的安全
2015-06-04 15:14: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检测到易燃易爆品挥发出的气味后,驾驶座左侧的报警装置会亮起红灯 公交车是最为普遍的公众交通工具,采取措施尽可能保障公交车安全,不仅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还是提高市民出行安全感与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秉承“以人为本”施政观念的地方政府部门都不能回避“公交安全”这一涉及市民切身利益、为市民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在去年杭州、长沙等地连续发生多起公交车厢纵火爆炸事件后,就有网友提出相关单位是否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如在前后门安装仪器鉴别是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确保乘客安全的问题。很欣喜,福州在这方面率先有了突破。据报道,“易燃易爆快速检测报警器”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部分装置可能还存在不够灵敏的情况。省运管局表示,下一步将对装置进行改进,提高灵敏度,并与公安等部门联网;待装置完善后,将鼓励全省公交企业推广使用。 可以确定的是,因为公交车如何防范易燃易爆品是各个城市都要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故而待到福州方面技术探索成熟后,不仅可以向全省推广,也可为全国公交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参考。当然,除了福州公交车上试点的“易燃易爆快速检测报警器”,各地在防范公交重大安全事故上,也有探索。比如,成都曾研制的“防火型公交车”,一旦车内起火,系统将自动释放无毒灭火剂,可以10秒内就能控制火势。无论如何,打造一个有益于公交安全发明技术成长成熟的体制机制环境,给予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永远是保障公众安全的应有之义。 然而,保障公交安全,除了看得见的安全措施可以落实,还有看不见的公众安全意识亟待提高。放眼全球,要想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必须提高广大民众对于相关工作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一些备受恐怖袭击威胁的欧美国家,民众普遍有诸如在公共场所看到遗弃包裹及时报告之类的反恐自觉。公众的安全意识或许也是公共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犹记得共造成47人死亡的2013年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中,据在场者回忆,事发前就闻到了肇事者身上浓重的汽油味,可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觉察出危险,更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想想颇令人唏嘘。 公交安全无小事,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根本上,有关部门要摒弃“反思总在伤亡后”的“运动式”工作思维,将增强公交安全措施与提高民众安全意识两者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在日积月累中滋养公众安全生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