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治污的“临沂样本”该如何理性解读

2015-07-04 18:24:14 惠依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空气好了,经济差了,民众点赞,企业抱怨”,山东临沂市今年3月掀起“环保风暴”,163家火电、钢铁、焦化、水泥、建陶等高污染企业停产,400家多企业限期整改,直接造成6万多人失业,加上失业者家属,波及人群大约在15万左右。同时,因企业停产造成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上千亿元债务危机。

今年1月,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对临沂进行暗访,发现不少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环保部委托华东督查中心对临沂市市长进行正式约谈,随后临沂市开展大规模治污行动,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各区县和街道领导均与重点企业挂钩,先后有11名县区、乡镇政府官员和16名环保部门官员因工作不力被问责。从今年1月至5月,临沂市的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别下降了24.3%、17.3%、36.1%和14.8%,该市铁腕治污成效显著,受到了环保部门和公众的高度肯定。然而,治污行动中污染企业有的立即停产,有的被要求限期整改,导致工人失业并产生债务危机,当地经济遭受重创,并可能引发就业、治安、金融、税收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显然是政府和百姓难以承受的。

临沂治污重拳出击,雷厉风行,一些具体的做法可能失之于“粗暴”,由此给一些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如传递给企业的政策信号不明确,一些企业投入巨资进行环保设施整改,但整改完成后迟迟不能复工复产,形成了某种“追加性”闲置浪费。这些具体的做法大多可以调整、完善或纠正,以尽可能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损失,减轻对职工就业和生活的影响。但就总体而言,临沂市政府在较短时间内克服巨大的困难,大刀阔斧不折不扣进行大气环境整治,决心之大、措施之果断、作风之凌厉和成效之显著,都必须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许。

临沂市铁腕治污给地方经济和居民就业带来较大困难,是我国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之间的深刻矛盾的一个缩影。这个深刻的矛盾,以前和现在在其他一些地方和行业一直存在,只是在临沂市,因疾风骤雨式治污行动迅速引发企业和职工的不适应,使这个矛盾暴露得更加集中和突出。一边是要发展经济,一边是要保护环境,在传统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下,两个相互抵触的目标难以兼顾,多数地方于是对发展经济的目标格外倚重,对保护环境的目标则有所忽略。必须看到,在多年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模式下,虽然企业经营和居民就业的目标得到了保障,但环境污染给公众健康权、生命权造成的巨大伤害,比现在铁腕治污给企业和居民造成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无动于衷,任由环境污染局面加速恶化,最终可能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比现在铁腕治污给经济社会造成的困难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方面要严格依法治理环境,一方面要关照企业经营和居民就业的现实需要,两者如何实现统筹协调?当务之急,需要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合作,积极缓解矛盾和冲突,为治污行动中受到冲击的企业和职工提供多种支持,帮助他们减轻损失和震荡,避免问题和矛盾加重引发更大危机。

长远看,则需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行业有序予以淘汰、促进转型,积极推动、扶持有利环保节能和生态平衡的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在新行业、新领域充分开拓就业渠道,将铁腕治污中部分被“淘汰”企业和职工转移到新的空间。环境污染治理既要全面加强企业行业整治,也要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如果说前者难免要“砸饭碗”,那么后者的关键就是要“造饭碗”——很多时候,在打造出新“饭碗”之前就要砸掉旧“饭碗”,因此在砸掉旧“饭碗”之后,最要紧也最艰巨的工作,就是要尽快打造出更多新的“饭碗”,帮助企业和居民解决“吃饭”问题。

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已经为“重经济、轻环境”发展模式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惨痛代价,现在为偿还环境欠债和历史旧账,为开拓新的经济转型和增长模式,又不得不付出新的代价。较之为传统模式付出的代价,今天我们的代价付出是值得的。铁腕治污就是要承受“铁面”的效果,只有迈过这一道沉重的门槛,我们才能迎来永远的白云蓝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