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总工会最近主持了一项名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一年也难得回一趟农村,一方面,他们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农村回不去,城市又难以融入,不少外来务工群体都存在身份认同危机。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名词为公众所知,应该追溯到2010年,就在这一年,其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中。 归纳出一个新的名词,肯定因为在新的现象面前旧的词汇捉襟见肘。之所以要把80后、90后农民工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显然不只是简单的代际划分,更缘于不同年代的农民工在精神气质方面呈现的较大差异。 媒体曾经总结新生代农民工所谓“三高一低”的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除此之外,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他们与土地的联系日益松散。 老一辈农民工也许会把人生最宝贵的光阴留在城市,但他们终究只是城市的过客。对他们来说,故乡和田园不仅可以作为最后的避难所,而且也代表着一种无法割断的精神维系。人们常常惊异于老一辈农民工在城市里表现出的惊人耐受力,其实正与这种精神维系有关:既然本来就没把自己当作城市的主人,一切的不顺又算得了什么呢? 新生代农民工却迥然不同。一个青年农民工自述:“我们没有土地,也不种地,更不会种地,跟土地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连一点儿感情都没有。”与土地割断联系的新生代农民工吃肯德基、必胜客,使用社交软件,玩电子游戏,很少把挣钱作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外观和气质而言,他们和城市青年的差别在哪里?“农民工”这个标签更像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一块胎记而已。 与土地割断了联系的新生代农民工注定无法回到乡村,然而城市能否成为他们适当的栖身之所?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否一直在为融入城市而努力;二是城市是否做好了接纳这个新群体的准备。 如同社会学家所分析,鉴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庞大,和这一群体与城市居民利益的相关性,如果他们始终是一种回不去乡村又无法成功融入城市的状态,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个案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能成功融入城市,但就一个群体而言,任何城市都没有拒绝他们的理由。 无论是户籍等制度的改革,还是基本公共服务向外来人员延伸,都在显示当下城市已开始逐渐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敞开大门,但在这一群体“难融入城市”“回不去农村”的焦虑面前,唯有希望城市接纳他们的进度再快一些。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7月7日社论 |
相关阅读:
- [ 07-07]“新生代农民工难入城”需要反向求解
- [ 07-07]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再回到家乡?
- [ 07-07]“农民工”的称谓可休矣
- [ 07-07]农民工“进退两难”不只因没务农经历
- [ 07-07]给新生代农民工可期的未来
- [ 06-17]“跳楼讨薪”并不是农民工维权正常途径
- [ 06-16]“不作为”锦旗怎成农民工被拘引信?
- [ 05-05]“高龄农民工”靠什么老有所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