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由“炎黄”捐款想到“子贡赎人”

2015-07-24 08:04:59 周之地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江苏省参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人中,有一位七旬老人叫张纪清。1987年6月28日,有人以“炎黄”之名向江苏江阴市祝塘镇政府汇款1000元,资助祝塘幸福院建设。此后27年间,这位“炎黄”一直隐身埋名,默默为慈善事业捐款。去年11月,张纪清向云南鲁甸灾区汇去1000元善款后,突发脑梗晕倒在银行里,他身上几张未及整理的汇款单据上写着“炎黄”和“黄炎民”,这才暴露了他就是“炎黄”的秘密。

27年前,张纪清每月工资45元,1000元相当于他不吃不喝两年的总收入,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虽然张纪清一度经商成为“万元户”,但他长期坚持向民政局、敬老院、学校、灾区捐款,赚来的钱差不多都捐掉了,成了“无元户”。退休后他每月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每年用于慈善的支出从未降低,甚至把老伴的退休金和儿女孝敬给他老两口的钱,也用在了自己的“炎黄”事业上……张纪清以异乎寻常的低调和坚韧从事慈善,把自己从“万元户”捐成“无元户”,他的急公好义、奉献公益无疑值得全社会学习。

不过毋庸讳言,像张纪清这样把慈善做到“极端”的地步,一般人又是学不来的,很多人对他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一般人最学不来的,还有他27年来始终隐瞒自己的身份,从不因自己的捐款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而把自己当成个什么“人物”,更不会通过捐款沽名钓誉,为自己谋取私利。做英雄难,做无名英雄更难,像张纪清那样主动而固执地选择做无名英雄,可谓难上加难。

不由得想起了“子贡赎人”的故事:春秋时鲁国有一个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见到同胞沦落为奴,只要把这些人赎回来,赎人者就能获得国家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是个富人,他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自己不领取国家给予的补偿和奖励。孔子批评子贡,说你自己富有,可以不要国家给予的补偿和奖励,但你这样做,会对其他人形成巨大的道德压力,今后有人再在国外看到同胞沦落为奴,由于“不好意思”回国领取补偿奖励,于是就不会花钱把同胞赎回来。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故事是“子路受牛”: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者用一头牛来答谢他,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以后都会勇于搭救落水者了。孔子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道德,认为道德最关键是要移风易俗,可施于百姓,要让普通人通过努力,都能学而时习之,身体力行之。像子贡那样花钱赎了人,却不领取国家给予的补偿和奖励,这种道德固然高大上,但一般人不仅学不了,更不堪其沉重的压力。相反,像子路那样勇救落水者,又不拒绝被救者给予的酬谢,这是一般人都能学得了的,是一种平常、普适、人人可得而行之的道德。

“炎黄”张纪清20多年坚持做隐身慈善,他的模范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江阴市多次掀起寻找“炎黄”热潮,去年张纪清被动现身后,江阴市专门成立了“炎黄陈列馆”,号召全体市民学习“炎黄”的精神。张纪清荣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现在又被推荐参评全国道德模范,面对这些荣誉,他仍然不为所动,惟愿继续隐匿在公众视线之外。“炎黄”无疑是一个有原则、有信仰的人,是当今时代难能可贵的平民英雄——他似乎更多地恪守着“子贡赎人”的道德,毋庸讳言,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可企及的。

今天我们从事公益慈善,既要学习“炎黄”张纪清克己坚韧、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不妨借鉴“子路受牛”的态度,不但可以大方公开自己的身份,而且还可以向负责接收、使用善款的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公益机构谈条件、提要求,督促他们把每一分善款管好、用好,在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做到公开透明和规范操作,把公益慈善打造成为阳光、健康、可持续的事业,从中培养平和、均衡、切实可行的道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