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能否成为儿童溺水的“救命稻草”
2015-07-30 15:11: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游泳戏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擅自结伴不能保,大人陪护不能少。没有救援不要去,陌生水域不可靠。水性差的不救人,安全六不别忘掉。”近日,教育部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希望能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能在喜欢玩耍的孩子们心间和脑海流淌。 对于社会来说,“溺水”是个悲怆的词语,因为,它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以及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远超交通事故等伤害。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超过一半的死者年龄在25岁以下。数据之大,年龄之小,令人震惊。 尤其是近年来,儿童溺亡事故更是频频发生。远的不说,光这一个月就发生了好几起溺水事故——7月8日徐州两位学生游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一个个花季少年,生命就此消逝,深深地刺痛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令人惋惜,令人心痛。从中,我们应该看到,安全教育的“短板”所在,亟需为青少年加上一把防护的“安全锁”。 教育部编写的预防溺水童谣,把青少年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期借此给青少年多上一堂安全课,多一份安全教育、多一份安全提醒,这种关切之心、护苗之情当然应该点赞。但是,这也许并不能抹去人们,尤其是家长心中的那份隐忧——若安全教育不能入心入脑,再多的童谣,恐怕也难以载起儿童溺亡之殇。 怎么搞好安全教育?才是当下最为现实的问题。对此,家长、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发力,共同织好这张安全防护网。 首先,家长要扮演好第一监护人的角色,把安全教育拴在起跑线上。比如,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玩水的潜在危险,让孩子们远离危险水域;万一碰到危险了,如何安全脱身,等等;并且,家长还要做好正面示范,如一些水区明令禁止下水游泳,家长就不能“勇”当“试水人”,而给孩子提供反面教材。 其次,学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防范溺水的安全教育始终不能松懈。尤其是在暑假前夕,更需要加大教育力度,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教育视频,用生动、形象的影像给学生们心里拉起一条安全警戒线;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防溺水相关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们在趣味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还可以适时开展主题家长会,等等。 还有,社会也要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在危险水域,设置护栏或让专人看守;在暑期,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与家长、学校携手开展各种集中形式的宣传活动;还可以多建设一些安全的玩水场地,把贪玩的孩子吸引过来,等等;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经常是5岁的娃带3岁的娃,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更应该加大投入。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教育,让安全意识在孩子们的心间和脑海里不断流淌。 生命诚可贵,一次次溺亡事故就是对社会神经的一次次锥刺,安全警钟应时刻敲响。家长、学校和社会在防范儿童溺水方面要做的还有很多,要让行动走在口号前面,防患于未然。童谣虽好,但更重要的是把它唱好,把它唱到孩子们的心里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