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官员的评价标准应主要参照行政管理领域的考核机制,好科学家的评价标准应主要看其是否在科研领域有重大贡献,两者互不干涉】 记者8月1日从中科院获悉,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院士增选。按照新的规则,院士遴选渠道较过去“收紧”,只有院士推荐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两种渠道,减少了非学术因素干扰;“谢绝”处级以上官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8月2日《京华时报》)。 官员与院士本来是两个领域的职务和称号。官员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院士则是对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的荣誉性称号,获取院士资格是当前科学创新人才的最大荣耀。对此,应厘清行政管理与科学研究两个不同领域的界限,避免官员不当介入学术研究,才能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理论上,为官者并非不能成为科研人才,但现实中,囿于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官者很难从纷杂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投身科研。在推动改革、监管市场、服务群众等方面,行政机构本就担负着非常繁重的任务,作为领导干部,其身上的担子无疑更重,压力更大。很难想象一个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领导干部能够完全摆脱公务,献身于科研事业。何况,如果一个官员真的有特殊才能,发现自己入错了行,完全可以辞去领导职务,专心投身科学研究,没理由非得跨行业独自揽尽各种职务和称号。 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如果不在官员与院士之间的通道中设置门槛,放任官员竞争院士资格,很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如前所述,某些官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投身科研,在此背景下,自然会有部分人投其所好,充当枪手,为其捉刀,以实现利益勾兑。如此一来,不仅加剧了权力腐败,更是玷污了学术制度,以致官员不像官员,科学家不像科学家。并且还有可能导致科研人员纷纷亲近权力,攀附官员,无心献身科研事业,无利于国家科研创新。 在现实中,有些官员本已享受着不少荣耀和尊崇,与此相对,很多科研人员则默默无闻,甘守清贫,一辈子献身学术研究和科学攻关。国家设立院士制度,除了是对科研者的高度褒奖外,也是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偿和回馈。如果对官员参选院士不管不问,无疑是对权力通吃的放任自流,有违公平正义要求。 确保行政的归行政,科学的归科学,才是健康的社会运转机制。好官员的评价标准应主要参照行政管理领域的考核机制,好科学家的评价标准应主要看其是否在科研领域有重大贡献,两者互不干涉。因此,对某些官员觊觎院士资格的现象,必须予以规制,让院士制度发挥褒扬先进、激励创新的正面作用。 |
相关阅读:
- [ 08-03]院士遴选,去利益化比去行政化更紧迫
- [ 08-03]高校校长和国企高管也不应参选院士
- [ 05-18]处级以上不能当院士 “去官员化”迈出可喜一步
- [ 05-18]院士制度改革要超越遴选环节
- [ 04-01]什么样的医改才能让钟南山院士满意
- [ 03-17]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头衔回归本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