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CPI创年内新高是猪惹的祸

2015-08-10 08:01:26 常亮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5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

7月份CPI如市场预期一样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1.6%,创出年内新高。前7个月的次高点在4月份,同比上涨1.5%;2、3、6三个月都是1.4%;5月份是年内次低位,同比上涨1.2%,1月份是年内最低点为0.8%。应该引起注意的是,7月份CPI同比上涨从6月的1.4%跳升至1.6%,这个涨幅连一向保守的国家统计局专家在解读时都说“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7月份同比上涨1.6%,与一年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2%相比较,正利率缩小至0.4个百分点,与今年物价控制目标3%相差1.4个百分点。如果物价按照7月份的涨幅继续下去,那么,再有三个月将出现负利率状况,年底物价最少撞击到今年物价控制目标。

什么因素导致人们还在担心通缩的时候,物价突然变脸呢?要从影响物价走势的具体项目构成分析。影响7月份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6.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8个百分点。倍受关注的猪肉价格果真来者不善,成为这轮物价走高的带头大哥。

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看,CPI年内创新高都是猪惹的祸。前期猪肉价格较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生猪存栏量减少,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连续第三个月恢复性上涨,7月份环比上涨9.9%,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0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6.7%,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对CPI总指数的影响从上个月的0.20个百分点扩大到0.48个百分点。就此,今年前7个月猪肉价格涨幅已经超过40%以上,生猪价格5个月时间涨幅超过50%以上。

从生猪和猪肉价格走势看,继续走高是大概率事件。因为,这轮猪肉价格走高一个季节性特点是竟然发生在仲夏的淡季。8月8日已经立秋,进入金秋以后,猪肉销售将进入到旺季,猪肉消费需求以及二次加工食品等需求都会很快扩大,而被多年来极低价格沉重打击的母猪存栏数已经降至历史最低位,恢复起来最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猪肉供需矛盾最少到年底都很难缓解,价格继续攀升应该没有悬念。

最大的担心是,猪肉价格直线攀升引发其他物价出现全面上涨,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农产品市场低迷的价格挫伤了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供给短缺。同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进入到实体经济的生产环节,对需求方构成不少压力,随时都有可能冲击物价。

如果猪价引发物价全面走高,CPI攀升,利率呈现负利率的话,那么,必将影响到货币政策取向,这一点是无疑的。货币政策紧盯的主要指标就是通货膨胀率,如果通货膨胀率已经转向,货币政策就必须紧跟转向。在CPI创下年内新高并且有可能继续走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可能我行我素、无动于衷。如果三季度末CPI同比涨幅跃上2%的话,货币政策必须有所作为,从目前的适度宽松转向适度从紧。

CPI对股市楼市等市场的影响逻辑路径是,物价变动传导到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变动又传导到股市楼市等市场里。货币政策如果跟随物价走高而变得谨慎或适度宽松不再,那么,对目前股市楼市都会带来较大影响。投资者必须注意CPI走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预防投资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猪肉和生猪价格上涨一定不要采取任何行政手段抑制和打压。相对多年的价格低迷,生猪和猪肉价格虽然已经上涨几个月,但仍然处在恢复性修复阶段。一些养殖户和养殖场仅仅是略有盈利而已,一定要保护好养殖户和养殖场的利益。

总之,一头猪引起的价格变化信号等多种经济现象,任何时候都不能漠视,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定要密切观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