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傍名门”,要的就是虚妄的名气
2015-08-25 18:00: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日前,有读者称,他在途经武昌八一路延长线时,偶然瞥见路边竖着一个神似清华大学校门的大门,定神一看才发现是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东湖校区的新大门。他还专门回去调出清华大学的校门与之比照,发现越比越像。(8月25日《北京晨报》) 所谓的“像”,用略带调侃且灵动的词语来讲是“撞脸”,含义有两点,一是模仿,二是择优。高校校门“撞脸”,无非是“择其善而仿”,只不过仿制得过于全面,也便生出了是非。从这层意义上讲,“撞脸”更准确地说法是“傍名门”,倚傍名校名门特有的文化寓意、象征意义和传颂风度,自我陶醉自我粉饰,全然把高校创新与实践的原始概念抛到了脑后,上演的是一出“未经许可”的全盘“拿来主义”。 名门总归是沉淀着名门的气度与风范,不是你想傍就能傍,想拿就能拿。风格古朴的北京大学西校门,不失典雅厚重却又与众不同,这座校友集资修建的校门因其特有的风格和气质成为了北大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931年的武大牌坊校门,起初只是起着疏导交通的作用,木结构的老牌坊毁于龙卷风,历经几次翻新复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得以传承,“国立武汉大学”八个大字熠熠生辉。高校名门林立,不胜枚举,或刻画着历史印记,或承载着文化记忆,或渲染着高校品质,或传达着遗世真言,或寄托着美丽愿景。 高校精神从来不是靠仿制得来的,知名度亦不是靠哗众取宠提升的。退一步讲,即便外形仿制得几可乱真,造型栩栩如生,那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浪得虚名,难得真传。一座校门,从小处讲是学校的门面,是认识解读的第一眼印象,从大外说是校风校训的载体,是大学精神的积淀与表达,用心建造可以流芳百世,拙劣仿制却会遗臭万年。从这个意义来讲,校门是创新的舞台、原创的表达,哪怕不够高大、不够气派,融入了学校自身元素与概念起码是会达成学校文化的共识,而不是陷入一味模仿和标新立异的怪圈。 高校之门之所以被称作名门,恐怕少了名校的气息铺垫,当然,更少不了独具的特色与深远的意义。名门建设与生长少不了设计理念、文化元素与高校精神的支撑,名气十足的北大西大门,当初修建此门时,曾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力求设计出与校园内建筑风格一致的校门,最后才选定如今展示在世人面前三开大门的庙门式建筑。由古念今,校门修建恐怕不是缺少缤纷的校园文化,也不是凝聚人心的高校精神,最为匮乏的恰恰是面向学生、教职工甚至社会的民意征集。领导围圈而坐,设计方案拍案而定,不是说类似的“高层方案”有朝一日成就不了“名门”,而是缺乏民意承载的方案少了底层的乡土气息和创造历史的文化气息。 高校轮番“撞脸”,似是在上演着火热的暑期档,那厢录取通知书“撞脸”的大戏尚未落幕,这边校门“打架”的剧目已经开演。说到底,高校还是体验到了“热播热议”光环带来的明星效应,谴责也好痛斥也罢,“名门”不再,名气却妥妥地来了。思来想去,“傍名门”要的不就是一个虚妄的名气吗? |
相关阅读:
- [ 08-25]高校富豪榜,如何不让人五味杂陈?
- [ 08-25]高校不缺钱后科研更应跟上
- [ 08-25]“富豪高校”决算不能公布了之
- [ 08-24]施一公承诺“教学课不会减少”的弦外之音
- [ 08-24]高校富翁榜背后的科研金饭碗应打破
- [ 08-24]高校公共培训教材为何舍优选劣
- [ 08-24]高校经费破“百亿”,离一流大学多远
- [ 08-10]中小学应明令禁止师生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