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宽恕和解谱写中华民族的光辉博大

2015-09-02 07:43:42 北青报社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宽恕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宽恕与和解必须建立在被宽恕者对自身罪行的承担上。对日本否认其对外侵略历史、否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企图,中国政府和人民无论如何也不会宽纵。】

1945年8月,日本不得不接受投降的命运。曾经随国民党远征军入缅作战、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黄仁宇,在参与对日受降工作中,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在战场上与日军“分外眼红”的中国上尉连长,在作为“监工”管理已投降的日本军人时,竟然与三四名日本军官勾肩搭背从旁边村中一家餐厅回来,那晚是上尉连长自掏腰包,可能花费了半月薪水。黄仁宇说,“我深信这个受过不多教育的上尉心肠太好,我也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某些要素具有持久的活力,展现在老百姓的对外关系上。”

这就是战后中国在处理日本问题时的基本态度:宽恕。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当即发表了中国对日本“以德报怨”的著名讲话。那些放下武器、表达出悔意的人,便不再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而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人群。完成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某种自然天性,另一方面,不言而喻又经历了当事者复杂的心理纠结。

中国人的人性光辉,在战后日本侨民的遣返和在华日本遗孤的处理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从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1946年12月止,近300万日俘日侨从中国遣返回国,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遣送人数最多的人道主义遣返奇迹。在遣返的过程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人民没有以暴易暴,而是慈悲为怀,提供了大量帮助,使日本侨民顺利返回。在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的过程中,中国人贯彻了持续至今的一种思路,那就是把日本军国主义者与日本人民区分,做到只以日本黩武军阀为敌,不以日本人民为敌,对日本人民和放下屠刀的日本军人,不存报复之心,更无报复行为。这让被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和战俘都深受感动。

在日本战败撤侨后,还曾经遗弃大量孤儿,他们总数在4000人以上,这些病饿的无家可归的孩子,被数千户中国老百姓接纳并抚养长大,中日建交后大部分回到日本,成为了中日友好的最积极推动力量。1999年8月21日,1450名日本遗孤自发捐款,在中国沈阳建起了一块“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碑文中写道:“为中国养父母的伟大精神与崇高事迹传颂万世,为告诫后人不再重蹈历史覆辙,特立此碑。”

无论是国民党政府,还是后来的共产党政府,都放弃了对日索赔的权力。这与甲午战争后,日本向中国大量索赔形成了鲜明对比。免除日本赔款和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日本战后复兴的基础,日本既免除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又增添了在虚脱与混乱中重建所需要的人力。不仅如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政府还破解历史仇恨,向日本伸出橄榄枝,在上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自晚清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将与中国的战争,定义为“文明”对“野蛮”的较量,反复向世界辩称日本已经“脱亚入欧”,与先进的欧洲文明融为一体,而中国一直还停留在传统社会,方方面面都落后于现代文明。中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选择对日本宽恕与和解,较之日本在侵华战争包括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恶,究竟谁为文明、谁为野蛮,一目了然。

中华民族的光辉博大,既承于传统,又是一种现代理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反侵略、求解放的民族主义,与当今世界所见的排他性民族主义思潮有本质性的不同,前者是一种内契了世界主义精神的思想追求,她追求的不单是一族一国的解放,而是人类的普遍自由、平等与正义。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会给予亚非拉被殖民国家那么多声援和帮助,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历程,相当程度上也是受中国所感召。中国战后对日本人民的态度,也体现了这种光辉博大的民族主义精神。

但宽恕又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宽恕与和解必须建立在被宽恕者对自身罪行的承担上。对不承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和行为,是没有必要予以宽恕的,宽恕无异于放纵罪恶。对日本否认其对外侵略历史、否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企图,中国政府和人民无论如何也不会宽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日本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勇敢面对侵略历史,承认战争罪责,谨守和平宪法,坚持和平主义路线,牢记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惨痛损失,汲取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冒险政策失败的历史教训,并尊重战后国际规则尤其是东亚地区国际秩序,使中日两国人民、东亚各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长久共享和平发展与互利多赢之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