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不再“唯论文”,为人才评价纠偏

2015-09-02 10:12:06 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谁都知道,时下评职称有两道硬杠杠,论文与英语,缺一不可。其中,论文还要按评职高低相应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论文这东西,要一分为二看,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它几乎是唯一成果,问题是,评职称的并非都是基础理论研究者,一把尺子量到底,对许多人来说,就显得不那么公平了。像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未必是写论文高手,论文对其执业也没那么重要,将论文作为评职称的必达标准,未免就不那么通人情、合道理。

广东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将从“重论文、重科研项目”向“重科技成果转化”转变。8月31日,广东省人社厅和省科技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价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只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并成功实现转化,即使没有论文,也有很大机会申报正高职称。若要对这个“意见”贴上标签,我愿意给出这样一个词:“务实”。既不否认职称论文的必要性,又不再“唯论文”,依据科研实效灵活处理,力求打破陈旧的、僵化的评判标准与评审机制,让得到市场认可的人脱颖而出。

人才评价中的形式主义与本本主义,体现在“六重六轻”——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近期轻长远、重显能轻潜能、重数量轻质量。一言以蔽之,重外在轻实质。尤其在职称评价中“唯论文”,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一者,造成不良价值导向。像高校教师,研究与教学,孰重孰轻?评职称“唯论文”倾向,势必对“教学为主型”教师不利,长此以往,教学便不受待见。不但对长年守着三尺讲台的教师不公平,也对学生不利,毕竟大学之根本还在于教学。

二者,论文并不代表评职称者的真正水平。能写论文、发表论文者未必有多少真才实学,而有真才实学者囿于种种条件未必能够写、发表论文,或者因为相关研究未达到发表论文的程度,“唯论文”未能反映出真实情况。三者,职称论文是一个巨大浪费。东拼西凑、剪刀加浆糊,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为发表而买版面,这种“论文”多半是文字垃圾,毫无可观之处。四者,“唯论文”催生出一个畸形的“论文经济”产业。职称论文的写作、购买到发表,养肥了一个灰色利益共同体,也损害了学术环境。

不再“唯论文”,多条腿走路,为职称评审、人才评价纠偏,为未来发展之方向,但细节仍有可斟酌之处。就以“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并成功实现转化”这一标准来看,如何量化是个问题。什么样的技术算作“高新技术”、获得多少效益才算“实现转化”、当这种成果是集体智慧结晶时个人如何“分成”等等,似乎需要一套较为细化、可执行的指引。如果说,对这个意见还有什么期望,有两点可以考虑“扩容”:一是,不再“唯论文”,不应是科技人员“专利”,许多行业都需要这种改革,如教师、护士等;二是,论文可以淡化,职称英语、计算机呢?至少,在一些行业它们的作用不大,未来是否还是必考科目呢?(连海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