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短缺,利益角逐背后谁最受伤?
2015-09-16 08:12: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年来,不少好用的廉价药,如“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等,都曾出现紧缺。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比如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9月15日《北京晨报》) 原本廉价的救命药,在市面上却少有流通,医院没有,药店也没有,即便在“黄牛”手中以高出原价数百倍的价格去购买,也仍是一件抢手货。针对这一奇怪现象,人们最为敏感的,恐怕还是对“黄牛”们利欲熏心的批判与指责,却很少关注造成廉价救命药短缺的深层原因。“黄牛”固然可恨,但那些廉价的救命药,即使天价也难购买,背后隐藏的医患危机不得不引起重视。 那么,这些廉价的救命药品为何会出现短缺?有人指出,由于政府对药品的价格管制过严,生产此类药品会导致药厂长期亏本,或者并不赚钱,在利益空间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厂家停止生产廉价药品,转而生产利益回报更丰富的“高端药品”才更合情合理。当然,造成廉价救命药短缺的另层原因,还与医院的利益观失衡有联系。试想,即便药厂愿意生产,但如果医院方因为利润单薄,始终不愿意列入采购目录,生产商在药品滞销的情况下,被迫停产也不无可能。也就是说,廉价救命药物短缺早已成为“命中注定”,要么是药厂难以为继导致停产,要么是医院的“限购令”倒逼厂商放弃生产与销售,还可能是双方合力导演的一出“重头戏”。不论出于哪种原因,有一点却值得肯定,都是在利益角逐之后,进而引发的医患矛盾。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建议,把药物的价格和分配交给企业自主决策,参与市场自由竞争,只要使药品的价格趋于合理,便能有效解决药品短缺、供不应求的问题。事实真会如此吗?恐怕谁也难以保证。这是否出于一片私心?姑且先不定论,然其弊端已显而易见。如果这项建议成立,政府一旦实行宽松的物价调控政策,由企业自主核定药物价格,对企业而言,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但并不利于医药市场的良性发展。比如某一类成本很低的药品,出厂价格调高之后,再经过各级药商的销售环节,最后到医院的处方定价,层层剥利、层层加码,结果可想而知,还不是病人为低成本的高价药品埋单?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看来,要解决廉价救命药物严重短缺的问题,首先要让企业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同劳同酬的情况下,还得坚持以人为本,治病救人才是第一要务。如果单方面让企业主宰药品价格的生杀大权,会更加凸显利益至上的主体地位,对患者极不公平。所以,要让廉价救命药重新活跃市场,必须斩断日渐膨胀的利益链条,建立一套长效跟进机制,既可适当考虑企业的基本盈利,又要切实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但最终还得依靠制度约束、监管落实,才能让廉价救命药在正常范围内合理、合法流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