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环环“用药”,消费者天天“吃药”。此次由厦门水产业者曝出的个中猫腻,折射的却是国内许多地方的普遍忧虑。早在2011年4月,《中国经营报》就刊发报道,揭示了国内养殖业滥用抗生素“触目惊心”的内幕:国内生产抗生素21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动物养殖;除却出口的部分,几乎是人和动物各吃了一半! 虽说“是药三分毒”,但在水产养殖中,为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适度适量的养殖用药,也为有关法规所许可,且规定了使用之后的休药期。而现在的问题是,不少违规用药的养殖者,根本无视国家的相关禁令,大量使用那些代谢时间长,甚至从鱼苗长到成鱼都会有残留的抗生素,致使这类药物在水产中的残留严重超标,食用之后,在人体内不断产生抗药性,让我们陷入“将来或会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水产品的养殖与消费,无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一面。从业内人士的揭秘爆料来看,水产品从养殖到运输环节的滥用抗生素及麻醉剂,目的是为提高成活率;而在销售环节的浸泡甲醛,则是为让水产品外表光鲜,价钱卖高一点。那么,按着“对症下药”的监管思维,对前者是否涉嫌滥用药物,可以用“总量对比”作出分析判断,而后者则更可通过强化现场抽检和处罚,让缺德者无利可图、吃堑长智。 水产品环环“用药”的公开秘密,不止是监管执法的汗颜和尴尬,换个角度来看,或许也会成为断送某些知名企业前程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包“毒奶粉”,致使“三鹿”这个奶粉行业的巨人顷刻倒下;谁又能说,“健美猪”的丑闻若一再爆出,在舆情发酵之下,不会让与之相关的庞大产业信誉扫地?水产品的“用药”之滥,是否折射了“九龙治水”的监管之“水”?对此质疑和责问,确已到了再也不能含混应对、推诿塞责的时候了。 “如果感冒了,还吃什么抗生素,吃几只螃蟹就够了。”这是一位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调侃之语。但透过如此语调,何尝不也表达了对一些监管职能者的无奈与戏谑。监管的乏力,不见得是办法的缺失。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认证企业SGS在国内开展出口水产品的认证业务,采用的是美国ACC认证对企业养殖密度的严格规定,他们通过对水体的抽样检测,就能判定养殖密度是否过高。而事实上,“用药”越猛的地方,往往也养殖密度越高。 倘若说“他山之石”,未必一定“攻玉”,有个例子可谓耳熟能详: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至今已保持了10余年未发现“瘦肉精”的纪录,其得益于我国内地供港澳食品的监管体系,这套体系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部门全程进行的“无缝监管”。就水产品环环“用药”的可忧乱象来说,即便做不到一个部门全程监管,至少也能打破陈规、联手施治吧? |
相关阅读:
- [ 09-01]“五毛食品”已成校园公害
- [ 08-20]网络食品经营监管要张弛有道
- [ 08-12]食品安全防线莫成“马其诺”
- [ 08-07]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以罚代刑
- [ 08-07]打击食品安全渎职犯罪的力度还可再大些
- [ 08-03]天价索赔被刑拘再现食品安全窘状
- [ 07-21]谁给了电影院禁外带食品的权力
- [ 07-13]食品问题何妨多做点排雷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