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医生信百度”其实是一种社会病
2015-09-18 16:18: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项统计表明,但凡身体不适、头疼脑热或到医院就诊前,有超过60%的人都有“上网查查看咋回事”的“百度看病”经历。但医疗是极其专业、精细的工作,网络问诊、自诊最多只能作为医疗辅助、参考,无法替代专业医生面对面的望闻问切,宁信度娘不信医生的“百度看病”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病。 这种病是一种网络社会的“现代文明病”。一方面,丰富、精彩的网络世界无所不有,早已取代“十万个为什么”,人们通过简单的百度搜索,就能很快获得答案,享受免费的“信息快餐”;另一方面,许多人抱着手机成为旁若无人的“低头族”,而正常社会交往中,面对面的交流、必要的情感沟通不断减少、疏离,一有身体不适、头疼脑热,“百度看病”往往也会成为第一选择。 这种病是“看病贵、看病难”的病,是医患信任缺失的病。“看病贵、看病难”是社会沉疴痼疾,药价高企、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让病患轻易不敢踏进医院、求医问药,而挂号、排队、候诊两小时看病只有短短2分钟的现实,也让许多工作忙、时间紧、压力大的患者对医院望而却步,对医生失去信任,转而求助“平易近人”点到即来的网络,“百度看病”,最终“百度成医”。 这种病是社会功利浮躁、网络混乱无序的病。在平易近人的“百度医生”背后,大量充斥不专业的“二把刀”式健康信息、疾病知识,以及不良商贩投放的虚假医疗广告、网站链接等,稍有不慎,就会被良莠混杂、真伪难辨的网络问诊、自诊、自治贻误病情、危及身体,或者陷入恶意商业营销的医疗广告中而上当受骗。 “百度看病”对掌握医疗科普知识,解决小毛小病会有一定帮助。但尽信百度不如无百度,宁信度娘不信医生的“百度看病”不但会贻误病情,容易导致上当受骗,还会伤害正常的医患信任关系,这无疑也是一种病。有病也就得治,然而知易行难,“百度看病”显然不能只当笑话看,这是一种思想病、现实病、社会病,人人都会得病,对此“望闻问切”、作出科学的“诊断”并不难,但开出怎样的药方才能“药到病除”,显然不是简单的事。 精彩短评 百度里还有多少“张悟本”和“胡万林”? 郭元鹏 国家科技部门去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网络虚假知识揭露平台”,至今已揭露了100多种不符合科学的伪科学知识。这些伪科学被伪装成比“皇帝内经”还神奇的东西,其实它们也只是一个个网络之上的“张悟本”、“胡万林”而已。然而,这些伪科学缘何能够得以传播?这与网络的发展有关,更与胡乱发布有关,还与随手转发有关。笔者建议,鉴于生活知识、科技知识、医疗知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一方面不能允许随便发布此类信息。一方面要规范转发的行为。另一方面需要经常打假,以正视听。当然,最需要做的事情还是规范各家搜索引擎的业务,对于没有明确来源或者是可疑的知识实行搜索过滤。打击现实神医,也别忽视了害人的搜索引擎里的神医。 “百度问药”慎用荒唐作评价 李旸 谁都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更是高尚医德的具体表现。但在医疗体制尚不完善,医患关系还未理顺的现实语境下,医生存在过度检查,大处方等不正常现象,让患者及其家属惴惴不安,生怕自己成为医生案板上“鱼肉”,好在可以通过“百度”问药,免费核实和验证一下医生的诊断和用药,荒唐何有?当然,百度信息的来源真假难辨,但至少有参考价值。如果把医生和百度相结合,倒不失为明智之举。
|
相关阅读:
- [ 09-17]保障廉价药供应也是一种公益
- [ 09-16]专家辛苦看病,黄牛党轻松赚钱,怎么办
- [ 09-10]谁来拯救“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病?
- [ 05-26]贪腐院长频出,看病焉能不贵
- [ 04-14]救治“互联网医疗”更需良医驱逐劣医
- [ 04-14]诊治缺席,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 [ 04-01]“小病小医”可别降了疗效
- [ 04-01]“网络医生”盛行背后的安全隐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