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开学季,教育部发文决定对各地的高校校园书店数量、规模、书店性质、经营状况开展摸底调查。记者近日走访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高校校内及周边的民营书店,发现短短5年时间,它们中近半数者从高校的“文化版图”中黯然“消失”。租金上涨、网络销售的冲击、阅读习惯的改变成为大学及周边实体书店消失的主要原因。(9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实体书店式微,几乎是大势所趋。在此浪潮中,校园书店似乎同样难于幸免。所有这一切,无不让人黯然神伤。曾经以“人文地标”扬名的校园书店,如今或关门停业或惨淡营生,多数已不复当年景象。很显然,此一现象并非简单的商业更迭而已,而隐约对应着某种文化价值层面的危机。 大学书店不仅扮演了知识承袭的纽带,其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去书店淘书、看书甚至是发呆,曾经是备受大学生喜爱的生活方式——安静年代里,这是极为流行的消遣方式。一代又一代的高校学生,在书店里求知、思考,进行着天马行空的想象。 而时至今日,大学书店的境况所以令人焦虑,无疑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们担忧“大学生不再阅读”。另一方面,不少人难免会因之担心,当大学书店被抛弃,是不是意味着,那套价值秩序也会被抛弃?事实上,后一种担忧无疑更为根本。因为,其关系到日益模糊的“大学生形象”,以及全社会对他们的期待。 与大学书店衰落相伴随的,是“消费地带”在高校周边的兴起。不计其数的餐馆、宾馆和娱乐场所,相当强势地占领了大学周边的版图。商业形态的此消彼长,很多时候最有说服力。这意味着,大学生人群无可逆转的世俗化,消费主义的强大势能,动摇了“准知识精英”一贯安定的心。现实语境中,求职创富、功利交际等等实用性诉求,早已取代读书求索,而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情绪。 拯救大学书店,当然可以有很多应对手段。而除此以外,更为重要的想必还是,要让大学生们恢复对“阅读文化”的兴趣。这需要多一点精英式的自我期许,也需要多一点的定力与超脱。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