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扶贫为何变成救济“富人”?

2015-10-13 08:21:14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广西马山县有关部门慷国家之慨,大规模地派糖,这份名单中有多少人身居官场,有多少人与官员沾亲带故,都需要调查清楚。这些人也许足以构成这个县的官场样本,也许就是这个县的“江湖”。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昨天回应“广西马山县虚报脱贫人数”报道时指出,马山县政府已于9月初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核实,其中超过贫困标准的三千多人已全部暂停享受扶贫政策。此前,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广西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是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

扶贫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然而广西马山县却找来几千富裕者充当扶贫对象,将国家公帑当做可以随意派发的糖果,扶贫对象竟然是“富人”,这一审计结果让舆论哗然。扶贫资金是国家支持、扶持贫困百姓的钱,是最困难老百姓的救命钱,也是他们走向更好生活的“种子钱”,广西马山将扶贫资金用于救济三千多“富人”,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有同样多的穷人可能失去了被救济的机会。这种行为明显侵害了当地百姓,特别是最困难百姓的切身利益。

广西马山县救济“富人”一事目前还在查处之中,尽管整个事件还没有最终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违法乱纪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坏了”。贫困地区扶贫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侵吞和损失浪费。2013年,审计署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一轮全面审计,暴露出的问题令人震惊。为了解决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改变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将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县,以便让省、市政府承担起监督职能。

把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县,可以加强地方的监督职能,同时让扶贫更为精准。这本来是中央的一项好政策,然而,我们看到像广西马山县某些扶贫官员那样的“歪嘴和尚”,一朝权在手,立刻就化身为圣诞老人,把扶贫变成了“派糖”。这类事件反映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在一些地方上没有转化为有效的制度,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在获得中央授权后,不是以权谋事,而是以权谋私。

尽管对广西马山扶贫事件的调查还没有结束,但毋庸置疑的是,事件背后肯定存在一群苍蝇,他们侵害了百姓的利益。而且,在这个简单结论的背后,很可能还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刚刚获得一些财权的地方政府,抬手就将真金白银派给了当地的“富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富人”名单是怎么产生的?

国家审计署曝光的广西马山扶贫事件中,有两个核心事实。一是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他们是接受扶贫的“富人”;二是,该县将收入低于国家标准2272人认定为脱贫。也就是说,这个县为了给“富人”派糖,而让2000多“穷人”强制脱贫了。广西马山县有关部门慷国家之慨,大规模地派糖,获得好处的3119人是如何产生的?这份派糖名单恐怕不会是随机摇号产生的,名单中有多少人身居官场,又有多少人与官员沾亲带故,都需要调查清楚。这3000多人也许足以构成这个县的官场样本,这些人也许就是这个县的“江湖”。

发生在广西马山县的违规认定扶贫对象事件,从表面上看是地方官员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但其规模之大,已足以令事件性质发生改变。这起事件目前暴露出的不多的事实,已可令人管窥当地政治生态的恶劣程度。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中央下放扶贫资金审批权之初,地方监督职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时,一些基层政府部门趁机滥权,他们的胡乱作为危害极大,不可小觑。这起事件值得高度重视,需要彻底调查,这样既可为以后的简政放权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为治理地方政治生态找到反面样本。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