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门口,家长止步。为了维持学校的教学秩序,这是目前不少小学的做法。不过,在福州市有那么一所学校,家长们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走进校园,而且还可以堂堂皇皇地上讲台客串麻辣老师,给孩子们上阅读课。原来这是该校今年新推出的一项“萤火虫阅读计划”,聘请每个班的10位家长以故事爸妈的身份客串阅读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上阅读课。(10月14日《东南快报》)
“家长客串麻辣老师”贵在教育理念
戴先任
家长们变身“特聘老师”,给学生讲故事,这样的教学改革很有新意。很多学生家长不缺育子经验,也会时常在床头给孩子讲故事,有些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还很高,虽然他们并没有教师身份,但让他们来给学生讲故事,也少了教师可能有的教条,能打破条条框框;因为是学生家长,他们的角色也就容易定位在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上面,在讲故事中,也就容易更富有感情,及更富有感染力,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因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知识面更为全面而丰富。这些都拓宽与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学生思维。
但是,学校不能过度依赖于这些“业余教师”,更不能让家长上台讲故事当成家长的一项任务交给家长,毕竟家长没有义务与责任为学生讲课。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前提下,适当地请家长来学校讲故事,并无不可,但不可过于倚赖,毕竟家长们有自己的工作,来学校讲故事,肯定会占用他们不少时间,学校更应该让自己的教师变得更专业,让讲出的故事更能吸引学生。而对于成为了学校“客串老师”的学生家长,也应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回报,以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而且,学校应该多进行一些教学创新。不一定必须要劳烦学生家长,比如可以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无边界课程”,让各科任课老师互通有无,如物理老师与化学老师用专业知识来解读唐诗,比如多增加软硬件设施,如开设与丰富校园图书馆等等,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由此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何吸引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推广阅读,让学生变得敏而好学,不是强行让学生死记硬背。福州这所学校的做法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就值得称赞,那就是要勇于创新,要勇于突破既有教育模式的条条框框,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阅读与学习成了学生的信仰,变成学生的真正爱好与兴趣,这才是教育的成功。
聘家长进课堂,“落点”应更广
张兰军
“故事妈妈”感性麻辣,“故事爸爸”幽默诙谐。确实,当着众家长去掉原来的“行头”,有备而来,“客串”起阅读老师时,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眼前一亮,更有阅读兴趣的提高,是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只是笔者以为,聘请家长进课堂,“落点”还应更广。
一者,作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很多称得上是“术业有专攻”。有此做基础,若再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对接课堂,体现特色,不用多么费劲,自可信手拿来,潇洒“客串”。这对落实大教育观,盘活教育教学资源,增进家校互联互通,无疑很有好处。
二者,综观当下教育,“少年宫”进乡村,“艺术教育”被高度重视,“校本课程”正大力推行……全新的教育教学思路与模式,全新的评判标准与要求,使得本在“应试”教育上顺风顺水的学校师资水土难服,人员配备捉襟见肘。此情形下,与学校有着特殊“亲情”关系,又真正“藏龙卧虎”的家长群体,不应被忽视,而应让其中的各路人才,鸟飞鱼跃有其“用武”之地。
以笔者所在校为例,做为全县“校本课程开发”示范校,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与学生特点,开设了电子琴、舞蹈、合唱、抖空竹、剪纸、编织、魔术等十几门课程。在师资配备上,除内挖潜力,就地取“才”外,在剪纸、编织、魔术、抖空竹等项目上,积极主动引进“外援”,向家长中的杂技世家、编织巧匠、剪纸能手等请教。实践证明,相关家长很是配合,“客串”效果很好。
当然,聘请家长进课堂,不是盲目邀约,不能搞成表面上的热闹,而应“知己知彼”,务实有效。同时,在对待这些“家长教师”上,要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显然,这些都需校方用心谋之,尽力为之。
短评:“客串老师”是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教师与客串教师“过招”,不仅揭开了蒙在学校教育与家长之间的纱,而且还让家长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客串教师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家长阅读的积极性,在家长的带动和影响下,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这么做更是培育“教育市场”,因为只有让更多的家长懂教育,并与孩子一起阅读,阅读才能蔚然成风,学校才能书更香。(韩玉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