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被死刑刷屏还是被情绪与无知刷屏

2015-10-19 08:20:30 陈晓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0月11日,恰逢国际女童日,《人民日报》新浪官微发布了一条“孩子防拐骗”的微博,引来网友热评,“严惩罪犯,处以死刑”的呼声占据了话题评论榜首。笔者不禁想到前段时间针对“卖孩子的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的“高温热议”,该话题在互联网上以各种渠道传播扩散,网友们曾纷纷感慨:此刻被“死刑”刷屏。

在话题平息了数月之后,愤怒的“杀气”为何再次卷土重来?是广大网民正义所趋?是法律的必然所指?非也!

在笔者看来,我们不是被“死刑”,而是被“正义的情绪”与“对法律的无知”刷了屏。

古今中外,拐卖儿童都是一场看起来无法遏制的悲剧,面对频频传播的此类新闻,人们,尤其是为人父母,往往站在“被害者”立场感同身受,愤怒宣泄而下,理性消弭于无形。在被“死刑”刷屏之后,他们成为“呼吁死刑”的又一批主力军,成为情绪潮的又一批推手。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被判死刑有没有用?大多数民众本着“惩罚越重,犯罪越易抑制”的简单判断。然而这种正义必然压倒邪恶的满腔热血却不符合法律的基本原则,反而远远背离于法律的适用性,为法律的重刑所埋单的,往往是被拐卖儿童本身——如果不同等级的罪行一样都处以重刑,人贩子考虑到结果后很可能直接撕票,酿成被拐儿童更进一步的悲剧。

在当下信息即时化和传播病毒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慢下来”的思维和一种“冷”心态,不发“正义的火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