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3岁的陈时发是一名退休职工,自从老伴去世后,他的生活陷入巨大的真空。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有时看电视到凌晨一两点,睡两个小时又醒了”,醒来后盯着天花板等天亮,而天亮后又重复着一个人的生活。这位独居老人萌生了免房租和水电费招房客的想法“我不是找保姆,只是想家里有个人。”(10月28日澎湃新闻网)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着实让人唏嘘感叹。“老人免费租房”,戳中了网友最柔软的内心,也让公众再一次触及老人精神赡养的沉重命题。对于“老人免费租房”现象,不管公众会作出何种情感反应,但都无异于一种善意的提醒,是空巢来人对亲情的深情呼唤与殷切渴盼。 其实,“老人免费租房”更像是一个现实讽喻,背后折射出当下老人精神赡养困境、子女亲情角色缺位等社会弊端。作为父母,要求子女陪自己说说话、唠唠嗑,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根本是一种极其低廉的愿望。然而,鉴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子女奔波在外与老人分隔两地,无暇照顾父母,这无意间让老人的生活陷入巨大的真空,很多时候只是尽到了满足父母吃喝拉撒等物质赡养的责任。毫无疑问,物质的供给与富饶并不代表精神的富足,物质赡养根本无法完全取代精神赡养。独居老人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多的是对精神赡养与陪伴的期待,毕竟血浓于水,亲情是任何物质与金钱都无法取代的。相较而言,物质赡养只能算得上一种较低层次的孝道,而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可能显得更为重要与难得。 孤苦伶仃的老人免费租房,只是想找人聊聊天、说说话,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已。在感情层面,老人的行为既让人理解,也叫人动容。对老人自身而言,出此下策实属无奈,但无疑是一种主动的精神自救行为,也体现了老人对自我精神权益的一种积极捍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值得提倡与肯定。站在租客的角度,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可能囊中羞涩,通过免费租房,不仅可以一解生活上的困境,同时还能暂代儿女的角色,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回报与补偿。从这个角度来说,“老人免费租房”无疑是一种“等价互换”,于人于己都是一项双赢之策,对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提供一个次优的选择方案。 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为人子女者就可以完全从老人的生活中抽离。老人的精神赡养,既是子女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早些时候,“常回家看看”这一道德问题的入法,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对公众进行“精神赡养”概念的普及与教育,也是对子女的一种引导与督促。 “老人免费租房”终究还是给大众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亲情冷色调,从本质上来说,既然老人的一种精神自救,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树立精神赡养的意识,尽尽精神赡养的责任与义务,工作再忙也不妨停下脚步关心关心父母,也许,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欣慰与感动,期待“老人免费租房”能够激起万千子女的情感共鸣。 |
相关阅读:
- [ 09-15]“高校学生被迫租房”是谁惹的祸?
- [ 06-30]“租房落户”为什么看起来很美?
- [ 04-13]“产权房换廉租房”,民生工程缘何惹“民怨”?
- [ 11-04]公租房要建更要管
- [ 09-19]公租房如何兜底“公”字本性
- [ 09-16]公积金“租房提取”应简政放权
- [ 08-26]长沙廉租房为何会被转租谋利
- [ 08-22]香港如何“整治”群租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