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精准”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设中的最优路径】 近期去西部某地新城调研,有两个突出感受。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让人感叹;另一方面却是担忧,铺开的摊子那么大,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判断。城镇化的确蕴含着巨大机遇,有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综合试点范围扩大、各种新城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确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不过现实中,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的“造城病”也一直没有根绝。几年前还是荒地,如今路网交织、高楼林立,使用率却不高;刚修的高速路太远,再投资建一条直达的;用商铺改造民居,用耕地置换建设空间;商业开发规模大,消费吸引半径小……最近,有学者不无担忧地表示,省会城市平均规划4.6个新城(区),地级市约1.5个,可容纳人口达34亿,显然超出现实需求。 既要充分挖掘新城建设的潜力,又要防止“造空城”“急冒进”,这可能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平衡的两端。当城、镇、村的“一体化”成为发展主题时,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快越好,发展的精准和效益才更重要。 新城精准化建设,“以人为核心”应该是根本前提。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本质就是“以人为核心”。人,尤其是农民的持久致富、全面发展,才是根本要义。有些地方路修宽了、楼建好了、地置换了,农民拿着补贴、领着低保、住着小楼,营生问题却没有解决,甚至还滋生闲下来后赌博等恶习。建新城,还得培育新农民。在不少地区,围绕村民的需求,为当地发展汇集资金、培育产业;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创业扶持,为农村文化建设创造条件、打造精神家园,这些尝试,都是好做法。 从方法论上看,“科学调研、周密设计”的规划是个重点。规划科不科学、细不细致,一是关乎长远建设和城市统筹,二是牵涉建设成本和财政压力。一纸规划固然无法精确到包揽一切,但没有一个科学且精准的规划指导,就只能打乱仗了。就像有地方“舍新路、再修路”,看上去“霸气”,背后却是规划疏忽造成的浪费。河南郑州的郑东新区,几年建设中“当年的规划一点都没有走样”,对规划的精准要求和精准实施,值得学习。 特别应该说的是,精准化的新城建设,需要法治来保驾护航。改旧城、扩新城,不是一两天的事,论证、规划、建设的周期长,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些地方城建步伐很快,可老百姓总觉得城市常“改头换面”,因为上任领导走了,接任领导只需“一句话”就可重来。如广西柳州拆柳宗元铜像、云南河口近3亿元建“文化长廊”,又花3亿元拆除……来去匆匆的“短命规划”屡见不鲜。其实,城乡规划法有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可见,新城建设也要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能让“一个领导一张图”的情况继续。 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精准”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设中的最优路径。城市是个生命体,当人群聚集、建设火热时,量大体胖不意味质量过硬,其建设发展的成本是否最低、效益是否最大、人居是否最佳则更重要。如今,步子迈开了,摊子铺开了,正该思量一下——路子走准了吗? |
相关阅读:
- [ 09-20]新型城镇化试点 不妨先评估再扩围
- [ 06-15]城镇化进程中的返乡创业
- [ 05-19]新型城镇化要留住乡愁
- [ 05-12]用新型城镇化释放经济增长动力
- [ 05-11]人民日报名师指道:拓宽新型城镇化研究思路
- [ 04-28]新型城镇化须终结土地财政
- [ 04-17]城镇化不是“撤县改市”那么简单
- [ 04-03]大学生回流是城镇化契机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