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把“手机看病”当“治病神器”

2015-10-30 15:42:15 余锦雄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0月26日,一款最新的“手机看病”app登陆福州市并开始推广。人们发现,手机下载了这款app,生病了就能实时在线与医生沟通,医生开出电子处方后,患者可在网上药店下单,不久,药品就会速递到家中。(10月30日《福建日报》)

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与看病需求之间严重倒挂,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增加医疗成本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手机看病”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实现部分医疗资源对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医疗资源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无论是治疗手段还是科技创新,都是一种进步。

但是,“手机看病”在现实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首先不同的病人都有个体差异,就算是同一种病情,治疗时都必须因人而异,看病抓方。医生单凭网上的几句询问就开诊断书本身就是行内大忌。其次,医生面对面的对病人“察言观色”是了解病情的最有效方法。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虽不严格遵循中医的这套程序,但是也会要求病人即时通过现代化的医疗仪器查找病因,才敢对症下药。何况,像孙悟空这样的神仙给凡人看病时都要“悬丝诊脉”呢,有哪个医生敢说自己就有隔空看病的把握呢?

另外,虽然近来年一些手机看病软件如雨后春笋涌出,但是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医生通过移动医疗APP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仍难以判定。当“手机看病”达不到预期效果或产生医疗纠纷时,消费者正当权益就没有一个现实依据。一方面,“手机看病”时医患双方没有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另一方面,“手机看病”产生医疗纠纷时,很难保留证据。所以,“手机看病”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大风险,病人应谨慎使用。

对患者而言,手机应用类医疗软件在普及医疗常识或应一时之急上可能有独到一面。但若是把它当成“治病神器”,而抛弃正规的医院治疗,就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了。

而对政府而言,面对不断涌现的手机应用类医疗软件和民众在这方面的医疗诉求时,政府要宜“堵”宜“疏”。即一方面做好监督管理,严查不法网络行医行为。一方面引导消费者要提高健康意识,减少对网上看病的依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政府要鼓励一些正规医院搭建合法的医疗咨询平台,并从医疗立法的角度探讨将“手机看病”制度化的可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