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诈捐”,让善心变糟心

2015-11-02 08:08:58 许一凡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些年来,网络募捐,是伴随公益热潮而兴起的新的募捐形式,许多公益网站纷纷开设了在线捐款平台,使得更多急需救助的人被社会所知,也使得善款惠及更多群体。但另一方面, “诈捐”现象也开始出现,网络募捐成为部分不法之徒敛财的工具。

近日26岁安徽女子李娟为救陌生女童被恶犬咬成重伤的事,持续在网络发酵,为她募集来的善款已达到了80余万元。然而根据记者实地调查,李娟并非原来所说“在回家路上救人受伤”,而是在自己男友家的养狗场内被狗咬伤。受访时其男友张宏宇承认他是为了女友的伤情得到社会关注并获得捐助才编造了这个谎言。其后,网络又曝出当地媒体以及政府官员也参与了假新闻的编造。

笔者认为,我们与其一味关注此次诈捐事件背后的人性投射,不如将目光聚焦于网络募捐的运行与监管机制之上。相应的法规制度缺位,造成网络慈善募捐缺乏监督。

作为信息发布的网站,本身应当具有慈善资质,保证发布的信息权威可信,同时应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信息发布者进行审核以及负责后期资金流通的跟踪公示。而政府部门和媒体,更需要掌握自身监督者的定位。

做慈善,更重要的是做其本身的公信力,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网站或是一个机构的公信力,更是整个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而我们的反思不应只停留于破案赔偿,追究责任,而应有更深层次的推进,多一些对于制度漏洞的思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