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慈善行业立法规范,需要依据我国国情及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慈善法律法规】 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慈善法(草案),对“谁有资格发起公开募捐”作出明确规定:只有取得了民政部门许可的慈善组织,才有资格面向社会发起募捐。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草案还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及人民生活(10月31日《新京报》)。 近年来,慈善事业可谓蓬勃发展,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042.26亿元,单笔大额捐赠突破百亿。但是,目前我国慈善立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缺少系统、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慈善组织、慈善事业、慈善行为予以规范,有必要加快立法进程,确保慈善事业在法治的轨道内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的慈善领域存在一些不规范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如慈善物资发霉,骗捐诈捐事件,个人通过网络私自募捐,慈善物资使用不明,捐赠人知情权未得到充分保障,慈善组织管理不规范等,阻碍着慈善行业的发展,损耗着民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感。关键原因在于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慈善行业进行有效的约束规范,以致其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目前,仅有合同法对赠与合同中的公益赠与和撤销赠与作了粗疏的规范,显然已经落伍。如果不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任由慈善乱象频发,恐怕会进一步破坏慈善事业,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短板。 对慈善行业立法规范,需要依据我国国情及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慈善法律法规。慈善立法至少应着重于以下问题:一要明确慈善组织的成立条件、运营机制、内部治理方式,资金来源及使用模式,为慈善组织的成立发展创造良性的外部环境。二要制定科学的监管机制,既要避免苛刻的监管扼杀处于萌芽状态的慈善组织,又要确保慈善组织有序运营,不走邪门歪道,不侵犯他人权利。三要构建科学的募捐体系,明确捐赠人和慈善组织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平衡好捐赠人知情权与慈善组织财产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四要完善审计监察,提高慈善物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资金、损公肥私等暗箱操作行为。五要强化信息公开机制,满足公众必要的知情权,提高民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感和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 可以说,此次立法草案基本回应了上述热点,能够有效规范慈善事业发展。但立法还应体现前瞻性,涵盖新型慈善模式,考虑互联网的特性,吸纳更多年轻群体参与慈善事业。此外,税收优惠是各国善待慈善事业的通行做法,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对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明确。 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社会进步及公众成熟的重要标志。将慈善事业做好,离不开现代社会的良法善治,确保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转,就应以立法先行的姿态充分调研,科学酝酿,尽快使慈善法律法规发挥作用。 |
相关阅读:
- [ 10-31]慈善立法尚需回应三大关切
- [ 10-22]杜绝“骗捐”从改革慈善机制入手
- [ 09-24]“五道杠少年捐2万”的善举值得尊重
- [ 09-20]社会捐赠破千亿,慈善立法需提速
- [ 09-15]发“慈孝工资”花小钱办大事
- [ 08-28]“达人”曝丑闻拷问民间慈善成色
- [ 08-20]慈善应以内心认同为前提
- [ 08-18]健康慈善,岂能靠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