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曹一 近日,化妆品品牌法兰琳卡因为一段仅15秒的广告被舆论讨伐。这段广告不断地重复着“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五个大字占满屏幕。近日,央视8套也开始播这则广告,这引起了《结构化学基础》的作者、北大教授周公度的注意,周公度递交声明,要状告CCTV-8。围绕着“我们恨化学”这则广告的争议到底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呢? 从“我们恨化学”看广告伦理 乔杉 相对于在舆论场“拉仇恨”,这则“我们恨化学”的广告在广告圈则得到了不少“羡慕嫉妒”。在一些广告界人士看来,“我们恨化学”成功制造出了话题,在舆论场得到的关注,是几倍广告费都换不来的。这种认识的偏差,也在无形中说明了当前广告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人可能会讲,这则广告虽然一再刷屏“我们恨化学”,但强调的其实是自家品牌的“天然”,并不是要大家恨从初中开始就要学习的化学这门学科。对此,人们当然知道。但也不能否认,这种简单直接地重复,会在一定程度上制造、迎合和放大着“反科学、破坏化学教育”的倾向。而且你不能要求,也不能奢望每个人在看广告时都能做到格物穷理,准确地把广告和科学区分开来。 就目前来看,存在完全没有化学成分的化妆品吗?这则广告显然宣扬一种伪概念。其做法如同标题党一样,故意用一些含糊的词语,或者省去几个关键词,以达到制造话题、扩大传播的效果。广告商不怕带来歧义就怕无人关注,至于对一些常识和素养造成影响,那不是他们关心的事。甚至他们还躲在一边,为舆论的关注和愤慨而窃喜。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广告效果的体现。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广告伦理问题。从内心期待讲,人们喜欢的广告应该是一种艺术,应该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享受,有助于传播社会的正能量。当然,这种艺术和道德的希望,并不一定能够付诸于行,退而求次之,人们接受的广告应该具有“消极自由”性,不能侵害社会的主流价值,不能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不能给社会带来不健康的联想。 对照这一广告伦理,“我们恨化学”显然是有问题的。过去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现在这三门学科都面临着价值侵蚀,真正成为显学的是成功学,是“成名要趁早”、“挣大钱挣快钱”的功利成功学。在重要的媒体平台上,以一种洗脑的方式,病毒式传播“我们恨化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化学的恐惧感,甚至给一些未成年人不学习、不喜欢化学,制造了新的理由和示范。这样的广告,不讲艺术享受和道德力量,从伦理上讲就不具有健康性。 我们还应该深思,“我们恨化学”这样的广告,为什么会堂而皇之出现在公共媒体上。站在广告主和制作者角度,可能更关注以话题为代表的广告效果,但站在公共媒体的角度,却不能忽视广告导向以及与自身职能和形象的吻合。传播机构是可以也应该,对一些广告提出修改意见乃至直接拒绝的。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广告主“挟广告费以令诸侯”,而很多传播机构也早已经失去了自觉自信,在广告主面前基本没有话语权,对于上门的广告除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把关外,几乎没有常识、艺术、道德的把关。 广告是要讲伦理的,现在一些广告则呈现出一种反常识反艺术反道德的倾向。这些年来,这种反伦理的广告不绝于眼,只是程度不同。人们为什么恨“我们恨化学”?原因也正在从这一广告上,看不到基本伦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呼吁和提醒,努力提升广告制作水平和把关意识,还要加强广告监管,不给反常识反艺术反道德添堵的机会。 |
相关阅读:
- [ 11-23]“我们恨化学”不仅是一个化学问题
- [ 08-25]德国怎样防控化学品事故
- [ 07-21]“重奖状元”是给功利化学习“标价举牌”
- [ 05-19]化学品运输不能安全无底线
- [ 10-21]化学“神曲”别从文学视角解读
- [ 10-20]神曲时代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 [ 10-20]“化学歌”很火,公众很“忐忑”?
- [ 10-19]北大校长作化学“神曲”有何不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