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爆料,浙江宁波江东区明楼街道明北社区的马路摊贩,遭到身份不明人员的暴力驱赶,有群众试图理论,也遭到拳打脚踢。这些身份不明者自称是执法人员,但他们没有穿城管制服,也没有执法证件,而他们在驱赶摊贩的过程中,身边的城管视而不见,并没有制止。当地政府回应,这些自称执法者的人来自第三方物业公司。(12月9日 中国广播网) 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的确,城市管理的执法对象绝大多数是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着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日子过得不容易。于是,在糊口的商贩与城市的整洁的不二艰难选择中,城管就无奈地被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一直饱受着人们的诟病。 与早就让人听到耳朵起茧子的“临时工”打人相比,此次在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明北社区马路摊贩集中地发生的暴力执法又有新玩法:对马路摊贩进行驱赶,甚至拳脚相加的“执法人员”,竟然是明北社区从有资质的第三方物业公司聘请的,就是货真价实的“假城管”。其实,“临时工”也好,“假城管”也罢,都只不过是城管工作目标错位的“替罪羔羊”而已。 市民们注意到,这些“假城管”在驱赶摊贩时,如有不听话的摊贩,便立即武力解决,警察也管不了。市民王先生拍摄的视频显示,一位自称执法人员嚣张的喊着:“上去我就打了四拳,踢了一脚,好了。警察来了多少次,我怕他?他执法,我也执法!”到了警察都管不了的份儿上,马路摊贩若是不听招呼,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假城管”驱赶摊贩过程中,身边的城管视而不见,并没有制止,上演着真城管助阵,“假城管”肆虐的双簧戏。由此可见,“假城管”嚣张的根源在管理上,他们可以在市场吆五喝六,骂骂咧咧,拳脚相加,关键是真城管袖手旁观,任由“假城管”暴力驱赶。只有真城管恪尽职守,严格管理,“假城管”才会没有用武之地,也才能不敢胆大包天,胡作非为。 当然,把屎盆子全部扣到城管头上也冤枉人。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城管科科长汪涵对事件的回应,让人们寻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汪涵在回答媒体关于“当地城管部门雇佣的社会闲散人员”的追问时称:“这些人员是下辖的明北社区聘请的,是从文明城市创建的角度出发,聘请的是有资质的第三方物业公司,对周边区域加强管理。”可见,原来是“创城”的错误政绩观,助长权力戾气十足。“假城管”前台唱戏,社区幕后敲锣击鼓,这才是根本所在。 说到底,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决不是为了创建文明城市。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单纯追求维护城市的“面子”,执行那种洁癖式的管理标准,城管工作必然要与社会底层的谋生者发生冲突,从而制造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城市管理的目标必须切合实际,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尊重和保护底层市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让老百姓能够更自由的生活、劳作,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城市才会更美好、更和谐。 |
相关阅读:
- [ 12-08]三亚城管扣车无关“厅官”身份
- [ 12-08]三亚城管错在丢了恻隐之心
- [ 12-08]城管执法为何让游客“只剩裤衩”?
- [ 12-08]退休厅官VS城管,悲情维权的三亚样本
- [ 11-18]用理性扳正“城管=打人”的惯性思维
- [ 11-16]城管缘何爱上了“烧棉花”?
- [ 10-15]“城管拖走献血车”背后是利益博弈
- [ 09-22]解决征地纠纷不能靠城管“克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