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乡村民邓钢明的儿子邓树超跳入金沙江,自杀身亡。12月3日,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邓树超遗体被渔民发现。但是渔民却要收1.8万元的捞尸费,后经协商仍然要收8000元,但邓钢明拿不出这么多钱,眼睁睁看着儿子遗体浸泡在江中。渔民表示他们碰到这种情况很不吉利,加上动手打捞了,付出了成本,所以收取一定的辛苦费,是理所当然的。(12月8日《华西都市报》) 浏览网友对于挟尸要价现象的评论,基本上都是批评要价人的利欲熏心,的确这种给亡者亲属伤口撒盐的挟尸要价有悖伦理道德。也有很多观点认为应该求助警察或消防员,但是这些熟悉水性、水况的渔民有着警察或消防员无法企及的特长,对于亡者亲属而言依靠熟悉水性、水况的渔民打捞尸体,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快找到亡者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抚慰,尽管求助警察或消防员打捞不收费,亡者亲属还是愿意相信有打捞经验的渔民。 如果由政府组织力量全面负责打捞遗体,那么或许渔民发现遗体之后会置之不理,同时警察或消防队伍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做到打捞的精准高效,所以遗体打捞必须要依靠民间的力量,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尸体打捞,实现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打捞尸体不吉利”可以说是渔民挟尸要价的借口或者说动力,但是民间的从事尸体打捞的组织或个人并非都认为打捞尸体不吉利。例如媒体报道的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这支队伍起源于一群冬泳爱好者,由各行业的市民组成,他们与110、119指挥中心联动,一旦有溺水事故发生,都会快速赶赴现场,救援和打捞都分文不取,还有民间义务打捞组织河南商丘市水上义务救助队也是救援打捞分文不取,这些组织成员并没有认为打捞遗体是不吉利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是莫大的善举,既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又能抚慰亡者亲属的心灵。这样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则是尸体打捞民间性、公益性的基础。挟尸要价同免费打捞之间的道德层次立判高下,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死亡是否具有正确的认识。 死亡是很多人禁忌的话题,民间的迷信思想也影响很多人形成错误的死亡观,如何正确认识死亡,日本电影《入殓师》能够给出最完美的答案,该影片通过男主角的视角表现了人对死亡的禁忌、对亡者的排斥,但随着男主角对死亡现象的深入理解,他才发现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亡者的尊敬是对生命的礼赞,能让未亡人得到心灵抚慰则是莫大的善举,另外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也认为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死亡,才能做到尊敬亡者、敬畏生命、抚慰人心,而对正确死亡观的缺失其实就是挟尸要价现象发生的根本性原因。 消除挟尸要价的丑恶现象,不仅需要政府组织公益性的打捞队伍,充分发挥民间打捞力量的特长,还需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倡导正确的死亡观,特别是通过影视作品、小说故事等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引导人,培养人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正视死亡的价值观念,剔除挟尸要价的利欲熏心。“生如夏花般绚烂、亡如秋叶般静美”的生命观应该是法治社会当中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 |
相关阅读:
- [ 12-09]挟尸要价,政府不能缺位
- [ 12-09]“挟尸要价”职能部门缺少作为
- [ 12-09]“挟尸要价”不重演,需制度性救济补位
- [ 12-09]必须打破“挟尸要价”的“行规”
- [ 12-09]又见“挟尸要价” 公共服务到哪儿去了
- [ 03-19]良心“溺水”更难打捞
- [ 08-26]请财政为溺亡者再尽一点人事
- [ 08-26]“捞尸成产业”背后发人深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