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花开正当时 ■侯 磊 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当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奖奖章时,关于她的话题再次刷爆朋友圈。“其成就带来重大变革”,评委会在颁奖词中如此评价这位中国女科学家。这是国际科学界对中国科学家所作努力和取得成果的肯定,可喜可贺! 人们欣喜之余,也不乏理性思考。有人试图通过屠呦呦的科研经历,探寻她的成功密码。分析发现,这位“低调的求索者”骨子里无处不涌动着创新的冲动,蕴含着创新的勇气,闪烁着创新的思想火花。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新事物。”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国势强弱,系乎人才;人才强弱,系乎创新。当下中国,创新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正在涌动。作为大众一员,该如何面对创新?屠呦呦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创新从来都是拓新路,必须有趟出一条血路的魄力和勇气。一次实验中,屠呦呦发现过性转氨酶升高的异常现象,为此她不惜亲自“尝毒”,确认安全才投入临床使用。实践证明,创新之路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无石可摸,敢冒风险、敢“出风头”,应是创新者的基本品质。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必然会影响创新的劲头。 “提取到青蒿素,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从青年到暮年,屠呦呦的一鸣惊人来源于她的执著专一。创新如同跑马拉松,非意志坚定者不能到达终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铁基高温超导研究项目,凝聚着中科院物理所教授赵忠贤团队20多年的心血;张益唐教授在世界性数学难题“孪生素数猜想”问题上获得破冰性的进展,源自他30年如一日的默默攻关……事实证明,创新离不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创新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持,不屈服于外部环境的诱惑和压力,恒心静气、扎实做事,才能平淡为学、行稳致远。 创新向来与风险相伴,如何对待失败,关乎创新者成长。鲁迅说,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创新之花的绽放,同样离不开适合生长的“好土”。屠呦呦的成功经历提醒我们,一个创新项目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除了时间积累,还面对风险叠加。对此,既需要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还要注重打造一种良性机制,激励更多人释放创新智慧。 虎啸山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行大漠。今天的中国,创业创新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接踵而至的利好政策为创新者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我们期冀,时代的舞台涌现更多的“屠呦呦”,以个体的点滴汇成奔涌的大河,缔造出更具活力的创新中国,创造出更多惠及人类的优质成果。 |
相关阅读:
- [ 12-12]学弟学妹为屠呦呦作画 “大师姐”形象萌意十足
- [ 12-12]屠呦呦的家国情怀
- [ 12-11]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为人类作出最有价值的贡献
- [ 12-11]屠呦呦授权传记《屠呦呦传》全国正式首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