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德”只是“中国好小偷”的遮羞布
2015-12-14 08:42: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喝醉后在车上睡着,醒来后发现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纸条,北碚市民王海(化名)前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奇葩小偷。当包失而复得后,只少了300多元现金,包里的身份证、银行卡、钥匙等都在,还多了一封道歉信。(央视网 12月11日) 王先生的皮包失而复得,身份证、银行卡、钥匙等重要物品都在,仅仅损失了300多元现金,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小偷在盗包后不但告知存放皮包的处所,而且还在包里留下一封令失主感动的道歉信,不得不说其良心未泯。但因此就把留道歉信的小偷比作是“现代版的盗跖”,还把“盗亦有道”说成是“业界良心”,未免有些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之嫌。其实所谓的“盗德”,只不过是小偷们的遮羞布罢了。 之前类似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主角不同、剧情雷同的网络新闻或许有真有假,但民众对“盗亦有道”的感动和有“盗德”的“中国好小偷”们的同情却是实实在在的。人心本善,每一名小偷背后可能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或是由于欠朋友500元难倒英雄汉,或许为亲人治病无奈作案。办证之难都能屡屡唤起盗贼的怜悯之心,不禁让网友感叹,有“盗德”的小偷有时候和一些“不作为”的部门比起来,确实有良心的多。 然而,偷盗已经构成违法犯罪,这一点毋庸置疑。其社会危害性虽然不如杀人抢劫那般恶劣,但是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了集体或个人的利益,理应为社会所不容。盗包后还证留信,只能说明小偷还有些许良知,并不能证明他已经改过自新,更能掩盖和抹杀他的犯罪事实。包里的东西对小偷来说,本就用处不大,他们的目的就是求财。不能因为盗包后还证留信,小偷小摸的盗贼就变成了忠厚老实的好人,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走偏。而且“盗亦有道”本身就有着强烈的道家色彩,是《庄子》一书用来讥讽乱世的论说,对于如今文明和谐的社会来说并无意义。 事实上,小偷们性格有不同,“素质”也有高低,盗包后还证留信,只是小偷们在做下违法犯罪的勾当后,为求心安理得的一个“规定动作”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业界良心,更不配职业“盗德”的赞誉。 把不劳而获的贼手伸向守法民众,这样的盗贼何德之有?偷了钱财还证留信,也与“盗亦有道”的本意相去甚远。“盗”乃民间恶习,“德”是高尚品行,将本质不同的两者生搬硬套在一起,只不过是看上去时尚新颖、评论独到,实则浮澡粗糙、揶揄戏谑的文字游戏罢了。 如果社会和民众过于高看小偷的“业界良心”,对其职业“盗德”津津乐道,反倒会让那些鼠窃狗盗之徒缓解精神压力,淡漠敬畏法律,更加助长其大胆作恶、事后行善的歪风,到那时,梁上君子们的“小恶”必然会酿成“大祸”。 不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无论是弃恶从善的小偷,还是纯良守法的百姓,如果大家都能用自己的“小善”传递正能量,“小善”就能汇成“大爱”,这才是真正的良心和道德所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