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贫困生“被请客”的文化反思

2015-12-25 08:57:58 马涤明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上个月,合肥一企业给宿州埇桥区一所学校的30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1200元爱心款。有家长反映,还没等孩子们拿到钱,学校就要求学生每人拿出200元,共计6000元,请企业及学校、村镇干部吃饭。学校负责人向记者承认,学校的确向学生们“筹集”饭钱,但后来没有使用,已经陆续退还。(12月24日《扬子晚报》)

贫困学生受助爱心款,居然要请赞助人吃饭,否则就得不到爱心款,这事校领导当然不对,但请客吃饭这回事,却不是哪个人、哪些人“发明”的。比如,爱心企业的人“自远方来”,不吃顿饭热乎热乎,面子上过不去;不但是学校的面子,村里、镇上,面子都过不去。在贫困生接受爱心捐赠的问题上,按理说,就别讲什么“面子文化”了吧,但学校一讲面子,不管是献爱心的企业人士,还是大小村镇干部,全都给面子,都能吃得下去、喝得下去,说明这种文化有市场,很多人都是认同的。

再说“吃文化”。表达感情、感激或表示热情,不吃不喝就表达不出来,就不够真诚,甚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表示”,这种文化流行甚广。爱心企业的人经不住学校的热情挽留,学校请了,他们就吃了。企业人士称,不知道这顿饭钱是出自爱心款,认为学校太不道德了。可他们应该想想:学校有钱请吃饭,为啥没钱关爱穷学生?自己来献爱心的目的是什么?一边奉献着爱心,一边吃着学校,实在有些尴尬。

再说说“扶贫慰问文化”与“慰问感恩文化”。爱心款要被扣下“感恩”的饭钱,不是小学校的新发明。逢年过节,各级部门、各界到社区、乡村慰问贫困户之后,有些社区、村都会让被慰问者“吐”回一些来,去“请慰问者吃饭”,至于说请了谁或进了谁的腰包,则是另一回事了。

慰问贫困户、孤寡老人等,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年节时改善一下生活,但有些慰问活动,主要目的似乎是为了突出领导,必须要有仪式,有动静,或者说,仪式更重要、不可或缺。企业捐助贫困小学生的爱心款,如果形式从简,比如汇过来,或委托相关机构义务送达并监督,不搞“活动现场”,还会有这顿“感恩宴席”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