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领”不要“蓝领”】 城市的意义在于引领国家发展,给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出现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尽管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我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镇化进程,这一划时代的进程将广泛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或多或少的“城市病”挑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拥挤……清醒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突出短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关键就是要认识、尊重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这些规律涉及各个方面,但抓住荦荦大端,应该重点把握四种关系。 首先,要把握好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如果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大搞“造城运动”,难免会出现无人居住的“鬼城”“死城”。因此,城市发展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领”不要“蓝领”。 其次,要把握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促进二者共生共荣、相得益彰。长期以来,农村作为分担城市发展成本的空间载体,是城市活力的蓄水池,也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的发展一样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应该启动城乡之间人口的双向流动秩序,形成城乡的良性互动。 再次,要把握好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促进二者相互耦合、彼此配合。芒福德说过,真正的城市规划一定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一旦脱离整体空间布局的区域规划,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首先就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协调与平衡。只有注重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才能控制住中心城区的规模,减少中心城区的“城市病”积累。 最后,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对自然环境最小的人工干扰,最终实现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目标。 “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城市的命运,决定着地球的命运。”城市建设具有复杂性、系统性、阶段性和长期性,如何让绿色智慧人文城市从理念走向现实?应该从理论体系构建、技术体系构建、政策体系构建、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共同发力,但归根结底还是一条: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作者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