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爱情片变成悬疑片或许也是现实一种

2016-01-26 07:58:35 曾念群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细心的你会发现,影片中那只悬赏百万寻找的猫叫巴纳姆,张赫买枪时走进的那个荒芜而诡异的魔术园也叫巴纳姆。这些看似与故事无关紧要的元素,其实是创作者留下的标签,就像是古时候烧砖人留下的名签,低调地暗示细心的后来人,这些东西不是凭空出现。

作为悬疑推理片,《真相禁区》的理论依据即是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也叫“福勒效应”,1948年,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一系列饰演证明了一种心理学现象,即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种心理在当时一位叫做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指出,自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表演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喜欢的成分,所以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真相禁区》围绕着“巴纳姆效应”概念做文章,讲述了一个由“笼统的、一般性的”表象引发的案中案“婚外情”悬案。片中任达华演绎的中二症侦探费鑫与霍建华饰演的下岗警察仇乐组成“二神探”搭档,韩国型男张赫则与热依扎组成貌不合神亦离的夫妻档,加上国际黑帮的恩怨纠葛,演绎了一出集动作、喜剧、推理、悬疑、复仇和犯罪元素于一体的诡谲故事。

相比影片暗自强调的“巴纳姆效应”,影片其实还动用了心理学另一种著名效应,即“瓦伦达效应”。瓦伦达乃美国一著名高空钢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要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其妻子事后说,她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为达目的却总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效应”。

《真相禁区》中的区鉴和南方夫妻正是“瓦伦达效应”的受害者。他们原本是恩爱的一对,自从女儿降生,区鉴认定那不是自己的血脉,且总觉着有人要害他,而南方则认定丈夫的疏离是因小三儿作怪,连侦探追查的结果都不相信。与其说他们受到了错误信息的干扰,不如说他们没有专注于爱情的钢丝本身,总惦念着那些不想面对的意外扑面而来。由于双方均深陷“瓦伦达效应”,恩爱夫妻关系严重偏离了原先的轨道,走向家毁人亡的边缘。

影片以“烧脑”自居,其实从烧脑角度来说,大反派虽能通过部分智力制造混乱与假象,但远没达到严丝合缝的程度,怪只怪现代人对自己信心不足,感情世界给了苍蝇太多可乘的缝隙。把爱情片改编成悬疑片,这大抵也是当代人婚姻情感生活的现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