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事件,热帖需要冷思考
2016-02-22 09:01: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春节前后,一条“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帖文成为网络口水的热点,江西无辜“躺着中枪”。2月20日,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2月21中国江西网) 2016年的春节,再旖旎的“美人鱼”、再妖冶的“白骨精”,估计都没有“上海女孩”这个故事铺天盖地又感天动地。那些峰回路转的欲说还休,那些有鼻子有眼的碰瓷般演绎,将“真实中国”与“城乡二元”等话题,激荡得肾上腺素无限飙升。专家学者蜂拥而至,连央媒都忍不住娓娓道来——这个虚假的故事,搭起海市蜃楼般的舞台,生旦净末丑、宫商角徵羽,一幕幕大戏,风生水起。 不管“编剧”是怎样的初心,“上海女孩”的故事,已然成为社会学上的悲剧:一则,它妖魔化了中国农村的现状。让更多城里的姑娘,对“凤凰男”家乡的认知,仍停留在“通讯靠吼取暖靠抖”的魔幻阶段。二则,它伤害了地域标签上的两地人情。“上海姑娘”究竟是什么模样、“江西农村”究竟是什么状况?故事里极端的对垒与矛盾,不仅以偏概全,就是这“偏”,也失之真切。当所有人正经八百或客观理性地探讨这个话题时,不管是打鸡血式的兴奋,还是理据为先的清醒,而今看来,都是一样的“入戏太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人说,人物与事件的模糊性,并不会折损议题的真实性。这话很有腔调,但经不起起码的分析与深究:程序正义都无底线无下限了,目的正义还能“面如桃花”?你要说城里女孩的“教养问题”,可上海姑娘甚至都能喝西北风在农村度日,那么,谆谆教诲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呢?又比如你要说城乡之间的差异,农村凋敝也许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凋敝到什么程度都搞不清楚,此后的抒情与对策,又能有几分铿锵的“道理”?古往今来,朝代更迭还要找个靠谱的故事来“扯大旗”,今日严肃的公共辩题,如果事例本身就是胡扯、就是忽悠,在这样的土壤上,能开出怎样的花朵? 真正有趣的,是真相大白后舆论的“表情”。有学者称,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言下之意,当初虚假的网帖是要该“打屁股”的。来自网络部门的调查称,所谓“上海女孩”,其实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可是,若只是网友虚构了一个故事,一不小心成了热帖,没有明显悖逆公序良俗的炒作团伙在使诈,这样的“不道德”,需要拿法律来吓唬吗? 讨厌你,不代表就要拍死你。互联网来中国20多年了,风再大雨再急,在网民私权的边界,还是该捍卫其晴好的权益。不能因为自己“见风是雨”后的灰头土脸,就要把撒谎的孩子也丢进监狱。 此事给公众最大的启示,也许只是下次再遇到来路不明的“热帖”,还是先辨真伪,再谈利害、论是非。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