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湖北随州二中校长王桂兰以“不读书 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为主题,为学生做了开学后国旗下的第一次讲话。2月20日晚,长江日报官方微信以《湖北中学女校长火了!对学生说的话,竟点醒不少中国成年人!》为题,推送了她的讲稿。截至昨晚9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达140万人次,超过6000名网友点赞。 中学校长王桂兰的讲话能在“鸡汤文”漫天飞舞的微信圈一夜爆红,主因在于语言质朴,贴近生活,最主要的是,这篇原本以学生应当“吃苦”为主题的讲话,戳到了更多人的“痛处”,让人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即无论什么年代,“吃苦”二字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知什么时候起,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眼里,谈吃苦伤感情更伤自尊,反倒是不吃苦或少吃苦往往会引来同龄人无比艳羡的目光。另一方面,“扶”子成龙观念与关系社会“和睦共处,携手共进”,其结果是,关系哲学大行其道,拼爹拼妈拼干爹(妈)的现象日渐寻常。 毫无疑问,泛滥的关系哲学必定扭曲社会的正常秩序,尤其是能力甄别机制,但这并不表明“吃苦”二字就可以因此扔到历史的故纸堆。许多人无比羡慕现今频频暴露于聚光灯下的那些成功人士,虽不能否认确有一些人只不过头顶着父(母)辈的光环,但也不得不承认,吃苦仍旧是更多人通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人士光鲜的一面,对于他们光鲜生活前夜的奋斗经历要么缺乏认知,要么选择性地无视。提起国内第一位斩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屠呦呦,媒体上提及最多的是她以身“试药”,实际困难远不止此。比如她和同事们一起,克服研究条件简陋的不利因素,筛选了万余种化合物和中草药,在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也经历数百次失败。再比如,许多人只是看到今天的马云马不停蹄四处举办励志演讲,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同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马云还在凭一副“铁脚板”满街拉业务。谁能否认,今天我们身边那些像当年的马云一样,不怕吃苦、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不会成为下一个“马云”呢? “吃苦”教育,是我们的一个良好传统,一度却似乎越来越稀缺。很多人曲解享受人生,以为就是求安图逸,无所事事,殊不知艰难的奋斗过程,本来也是人生乐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奋斗的人生,其实很难享受真正的快乐。王桂兰所说的吃苦,就是指奋斗的过程。 网友们对王校长的“吃苦”讲话感同身受,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靠奋斗走向成功实现梦想的路径,也说明这条路在中国越来越通达,社会的风向、风气在向此转变。 无论我们是学习、工作还是创业,崇尚吃苦,相信吃苦,其实就是相信机会平等,每个人都可以靠能力获得成功、得到认同、实现价值。从学子挑灯苦读的吃苦,大到为城市发展的吃苦,为实现中国梦的吃苦,道理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我们都应为了伟大的目标而星夜兼程、奋斗不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