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各地新闻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决心将总书记的讲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自觉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实现“十三五”崭新开局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 针对习总书记强调的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网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是说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听的,是说给媒体听的,我们不是媒体人,只是上上微博,发发帖子,刷刷朋友圈,没我们什么事。 这是一种误读。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自然包括“作者”和“受众”数以亿计的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影响面有多大,从去年春晚微信的“摇一摇”和今年支付宝的“咻一咻”就能看到一个侧面。 社交媒体是以个人的注册账号为基础,通过互相收听,互联互通,既可以上传信息,发表意见,又能建立小圈子的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等。 这里有几组权威数据:到去年底,中国的网民数是6.7亿,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1亿至1.2亿左右,网络用户呈现严重的低龄化。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对全国18个城市的3万多名3至14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的一项问卷调研及个人访谈显示,3到6岁儿童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接触率分别为91.8%、83.4%和80.6%。89.1%在周末玩电子媒介,44.1%玩网游,4.7%有网友,21.2%用手机上微信。小学阶段,近半数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有自己的QQ,35.8%的儿童在网上发表内容,23.1%的儿童开始有网友,8.3%的儿童有陌生网友。到初中时,77.8%用上了手机,91.8%有了QQ,90%加入QQ群,57.2%有网友,33.7%有陌生网友,33.5%关注微信公众号。 前不久发布的《2015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则显示,17岁以下用户的占比达到了19.8%。 看了上面的数据,谁还能说,引领导向、鼓舞士气只是党媒的事,谁还能说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与自己无关,谁还能说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与“我”何干?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些人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无所不用其极:编造谣言者有之,无中生有者有之,移花接木者有之,暴人隐私者有之,发泄私愤者有之。像今年春节期间疯转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热帖”,已经被证实是彻头彻尾的虚假内容。发帖者根本不是上海人,而是来自上海附近省份一位已为人母的徐姓妇女。起因是发帖人因为与丈夫吵架,不愿到丈夫老家过年而独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事实上她春节前根本没到过江西。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帖文的网民,与徐女士也素不相识。虽说发帖者只是为了“发泄”一下,但损害的却是社会的公信力。 类似“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样的“宣泄”帖多了,会让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觉得,网上的很多信息原来是不可信的,媒体的报道是会反转的,网上的谎言、欺诈、谩骂、暴力,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成为网络空间的受害者。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曾表示,国家的未来在青少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少年。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网络;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的特点是,对所发布的信息不需要层层把关,这就使谣言变得轻而易举。接谣的人由于大多是从微信微博好友那里看到的,二次传播是大概率事件,于是,虚假信息很容易实现病毒式的“裂变”传播,诸如“我市将全面开放二妻政策”、某品牌手机自带地图将把钓鱼岛划给日本、小学校长达洼为贫困学生求过冬衣物、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同一个名字出现多个不同城市版本的儿童走失等虚假信息,都是这样“裂变”来的。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要讲导向,社交媒体也要讲导向。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 当然,对于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与外部势力勾结恶意抹黑中国和故意制造矛盾对立的种种行为,以及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放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坐视不管,都应该根据相关法律予以坚决打击。维护网络安全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作为社交媒体,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逐梦征程上,也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唱响主旋律,我们责无旁贷。传播正能量,我们责无旁贷。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责无旁贷。守望公平正义,我们责无旁贷。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绿色、清朗的空间,我们责无旁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