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福州至重庆北K1268次列车的列车长陈萍(左)帮助旅客将带给家人的熊猫玩偶放到行李架上。为期40天的2016年春运将于3月3日正式结束。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猴年春运即将落下帷幕。40天的时间里,预计全国发送客流超过29亿人次,其中铁路发送超3.3亿人次。盘点之际,有一种渐渐消失的“情绪”,悄悄诠释着今年春运的新变化——这种情绪,是对春运惯性的“抱怨”。 春运,像是一场驼上了全中国的人海“战争”。旅客们节前向着家的方向集体冲锋,节后又朝着各自的工作岗位出发。短短40天里,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相互叠加,单向客流加剧拥堵。过去,由于集中出行和运力不足的矛盾,春运年年都被“抱怨”:抱怨车票难买,抱怨“黄牛”猖獗,抱怨路况不好,抱怨服务欠佳……然而今年,这种“抱怨”之声却越来越少。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依靠的是路网的完善、高铁的普及、运力的扩充、应急的有序和服务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会的理解、舆论的理智和旅客的理性。 其实,春运大考,压力最大的是交通运输部门,被“吐槽”最多的也是他们。然而,一个基本事实常常被忽略:正是交通运输系统的员工挖潜扩能、加班加点,有家不能回、有年不能过,春运任务才能顺利完成。还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正在让“悲情”的春运变得越来越“温情”。比如,开行“摩托大军返乡”专列,加开务工专列,站车送祝福,护送小候鸟爱心接力,为重点旅客提供订制服务,推行“互联网 ”智慧春运等。 当回家之切与旅途之难形成鲜明对比时,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公众的纠结。但“抱怨”既无助于解决春运之难,也会成为相关部门不可承受的压力之重,更会伤了那些春运服务者的心。春运是一张大考卷。借春运检视国情,可以发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进步;借春运洞察人心,可以看到文明前行的力量。 时至今日,也许我们的春运之旅还不是那么完美,但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改善,正在让“年年难”的春运变得越来越好。历经30多年的春运难题,虽然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从渐行渐远的春运“抱怨”中,我们看到了曙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