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载体

2016-03-03 07:48:03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3月5日就快到了,这个日子因为“学雷锋纪念日”而独具意义,其所代表的雷锋精神也是好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近日,本报报道了武汉一名家长“想为学生们办一个学雷锋展览”,却买不到一张新的雷锋像的苦恼,这则消息立刻引起了网络热议,多地媒体走访当地后也发现,市场上确实难以找到正规出版的雷锋像。

头戴军帽、手持钢枪的战士雷锋,是那个年代不折不扣的全民偶像,他朴实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公共场所,他的故事和日记里的句子为人所津津乐道。在很长时间里,“学雷锋”成为“好人好事”的代名词,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具象化,引领和鼓舞人们积极助人为乐,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样一个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他的画像却悄然淡出视线,似乎渐行渐远,难免令人心生感慨。

作为一个符号的雷锋画像不再醒目地直映眼帘、频繁出现在公共空间中,是否意味着雷锋精神也随之被遗忘,不再为这个时代所推崇?在一些人看来,抛开情怀因素,雷锋像本身只是个形式,雷锋精神应当在心中,即使不挂雷锋像,我们依然可以学雷锋、做好事。并非我们执着于纠结一张雷锋像,在一种精神该如何传承这个话题上,形式是颇为值得言说的要素,这也是讨论雷锋像的题中之义。

一种精神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最高的境界是内化于心,体现为进入文明的血液,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载体,具体而言,仪式化、符号化的“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从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始,至今已逾半个世纪,雷锋精神能够持续活跃并深入人心,影响好几代人的精神世界,与每年一个学雷锋日的激励、张贴一张画像的生动呈现可谓密不可分。

与50年前相比,中国的国情社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精神生活领域,人们的感受尤为强烈。在这个互联网和新技术不断给人惊喜的时代,带着昔日色彩的“学雷锋”也许不如志愿服务那么青春和时尚,但稍年长的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新概念的内涵原来是那么熟悉,一样的无私奉献,一样的友爱互助,雷锋精神的传承,在新的展现形式之下,依然焕发着生命力。

无论生活节奏和方式怎样变化,人们在价值层面始终有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追求与坚持。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传统,以其向上、向善的核心与实质,在过去、今天和未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一张雷锋画像的分量,恐怕很难只用市场行情去衡量,文化出版等行业,一个极重要的功能,就是塑造精神高地,坚守文化阵地,让雷锋像继续高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