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魅力,是激发他们内在动力、实现“自主健身”的关键】 不久前,江苏省发布试行了一项大学生体能考核指导标准,让江苏的大学生直呼“受不了”。根据这一标准,从今年秋季开始,该省大学生在进行体能考核时,男生将测试2400米,女生将测试2000米。学生纷纷“吐槽”的背后,反映出的现状是: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下滑。 事实上,去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就得出了相似结论。根据两部门分别发布的调研报告,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正在向好,而大学生身体素质正在“向下”。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当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制度约束和管理力量相对减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降低了。 基于这一现状,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房蕊教授在其著作《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中,提出了“自主健身”的概念,值得人们重视。房蕊基于广泛调研得出结论,中小学阶段,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多,但一些学生并非自觉主动参与,而是迫于学校要求和达标压力,增强体质的持续性难以保障,更难以企及终身体育的目标。因此,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提倡自主健身的理念。 运动健身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让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而不是一种负担,是激发他们内在动力、实现“自主健身”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不能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场地、器材、技能要领等内容上,而要通过耐心的引导、多样化的选择、内在的激励等手段,唤醒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锻炼成为他们的习惯,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放弃。 实践中,山东青岛、济宁等地的部分中学已将“自主健身”理念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改变了以往“放羊式”或“应试式”的状况,把出发点放在学生的需要上,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适合自身的健身方式,享受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教学方法上,他们运用“自主健身”理论,把“超市”的经营理念引进体育教学课堂。课堂的教学要求不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超市货物”,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比如,除了将田径类项目作为必修课外,将球类、武术类、体操类以及新兴的、传统的、大众化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作为选修课。必修课充分考虑学生整体提升体质所必需的运动量;选修课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爱好、自尊以及娱乐、休闲等“自主健身”精神。 总体而言,注重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体质,不能强制学生参与体育和健身活动,也不应泛泛而论地强调“发挥主体能动性”,而是要对学生健身的自主性行为有科学而深入地认识,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开展体育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