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统一权威”回应才是“毒水壶”解药

2016-04-01 08:40:32 杨绍功 聂可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报告称,抽查发现55.6%的不锈钢电热水壶使用高锰钢,可能带来“锰中毒”风险,引发各界关注。不少人担心,自家的电热水壶“有毒”。后经电热水壶生产大省质监部门、科普网站和媒体释疑后,人们才逐渐消除因误读引发的焦虑。然而,反思这一事件发酵的过程,焦虑虽解,仍有余“毒”未解。

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进行过科普:“锰摄入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饮食不会造成锰过量、锰中毒,在临床上也从未发现因饮食摄入锰或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过量、锰中毒的案例。”那么相关检测报告提示的风险依据何在?这必须向公众说清楚。

事件发酵时,发布风险报告的相关部门对此三缄其口,称一切以报告为准;做报告的机构曾表示要对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但至今没有下文;行业内的企业无论有没有更换产品标识,大多表示不便评论;很多媒体仍在等待权威部门的声音。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相关部门和检验机构对公众关切不及时作出权威的回应,并且说法互相冲突,都不利于澄清真相。没有信息透明,就没有有理有据的讨论,更不会达成科学的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如果质量检测都不能“统一权威”,监管何来“统一权威”?因此,在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讲清是非原委,给公众一个“统一权威”的回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