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称,目前,有的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一些普通干部到了基层也被介绍成某某主任、某某科长,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在职务称呼上的错喊、错应,并非真的意识不到错了,更像是一种将错就错、习惯喊错。彼此既已心照不宣,则施受双方当然心领神会。没有人会当真,也没有人敢不当真,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确实是一种“潜规则”,但事实上,早已成了显规则了。 这样喊来喊去,一方面,可能确实有希望他人“进步”的意思。官场中人,多想着积极上进,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实现更多的抱负,“副职”直接喊“正”,可以先过过嘴瘾,享受一下虚拟的美好感觉,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 另一方面,究其根源,仍在于权力意识的挥之不去。下边的人愿意罔顾事实胡乱“封官”,盯着的仍是上级手里的权力,希望把事情办得顺利一些,上边的人之所以将错就错,依仗的还是手中配置资源的权力。比如,很多基层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来自上级机关的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到了下边也架子大得很,指点江山,似乎没有什么事是他们办不到的。 说到底,只要不祛除“官本位”的权力运行方式,不改变对待群众的态度,则类似“语言贿赂”之类的花样注定会层出不穷。具体而言,除了进一步规范相互之间的称呼,倡导实事求是之外,还应该不断为权力祛魅,强化约束权力,特别是杜绝权力运行的随意和自由裁量。权力归位了,则扭曲的官场文化也会销声匿迹。 为政之人的要务是服务公众,官职固然代表了某种职级,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常的权力伦理意味着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当官做老爷,享受下边人的顶礼膜拜。一个现代政府的公职人员,应该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即便是向古代传统文化借鉴,也应该借鉴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精神,而不是酸腐的官老爷作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