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信用惩戒能否让子女“常回家看看”?

2016-04-08 08:02:37 堂吉伟德 毛建国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要“常去院看看”。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上海的法院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起诉,做出相关判决,要求子女回家或者到养老机构探望。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对当事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纳入失信平台有助制度落地

堂吉伟德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新法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在当天下午,无锡就出现了首个判例,被告人被判需至少每两个月到老人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不过这个判例却引发了“如何落实”的质疑,因为其最终未能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当事人已执行,若是不执行又如何处理?

孝心入法本是一件好事,若是不具有操作性而落空,仅有法律上的倡导与强化,那么就无异于道德与法律的混淆。正因如此,对于“常回家看看”入法,应当有“促进落实”的思考与探索。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存在巨大缺陷的情况下,地方立法对其进行补强,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对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当事人若不能执行而将其纳入“失信平台”,属于制度上的破题。

一者,纳入失信平台有助于提高落实率。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规定,法院会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使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则是乘高铁、坐飞机、住商务宾馆都将受到限制,可以说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2014年召开的全国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现场会透露,自人民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就可以让20%的老赖主动履行责任。

二者,纳入失信平台是道德手段的约束。如果说不回家看看本质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理应优先由道德手段来约束与促进,那么在传统的舆论压力失效的情况下,让更具有兜底性的诚信体系发挥作用,不失为“以道德手段促进道德行为”的正确考量。其实,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法律本身就是带有强制性的道德,因而以法律途径纳入“黑名单”,可以有效弥补其道德性不足的短板。

三者,纳入失信平台是对黑名单制度的丰富。一个人“有法不依”是一种双重失信,一方面是对法律规定本身的违反,另一方面则是对道德要求的背离,如果再加上对判决的不执行,其性质已然相当恶劣。在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而包括“地铁逃票”等行为都被纳入其间,受到制度性限制,那么比之更为严重的“不执行行为”,理应像治理老赖一样,将其纳入失信人平台受其约束。因而,纳入失信平台是对制度本身的丰富,有助于在扩大外延的同时,提升其威力。

综上所述,子女拒不回家看看或影响当事人信用,其制度善意值得肯定,其创新做法也值得期待。不过徒法无以自行,纳入平台之后依然还需要“跟进机制”,既要解决纳入的入口问题,又要考虑最后的出口问题。比如谁来判定,如何判定,都应有技术上的辅助手段,然后在当事人执行之后,如何从失信名单中除名,除名后若“状态依旧”又如何处理,都离不开更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如此才能让“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要求,因为监督手段的完善而落到实处。

信用平台不是一剂万能药

毛建国

在现实中经常看到两种情形,一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表现为明明很简单的问题,结果非要“边路出击”,搞出一套花样繁杂的“组合拳”出来。还有一种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表现为明明是很复杂的问题,结果非要“直接起高球”,常常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比如信用平台,就常被作为一剂特效药,用在防治各种各样的病。

不得不说,信用平台已经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心者不难发现,什么闯红灯将会与信用挂钩,不还银行贷款将会与信用挂钩,旅游不文明将会与信用挂钩……而现在,又加上了一条“常回家看看”。这么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信用建设真有这么神吗?确实,信用是调节社会秩序的一个有效手段,早已被西方国家证明。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我们这里,虽然信用缺乏,可是信用平台的作用一直没有发挥出来。

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可以用基础秩序来概括。正如学者孙立平所讲的,我们现在面临基础秩序紊乱的问题。于是乎,信用建设原本是一剂良药,有着很好的疗效,结果到我们这里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现在什么都与信用建设挂钩,很让人担心会不堪重负。其实在公众看来,一些领域出现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挂钩信用,但信用建设毕竟刚刚上路,最好还是好好调研,把最关键的最能够发挥作用的与信用挂钩。这样的话,也有利于信用建设轻装上路,尽快上路。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与信用建设挂钩,都有一个固定词语,那就是“将会”。换句话说,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不过那是未来时了。由此带来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信用建设有没有成熟,能不能起作用?如果答案是“有”,那为什么要提出“将会”,而不是“立即执行”?如果答案是“没有”,所谓“将会”又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在吓唬人吗?这里的一个潜台词可能是,无论是对信用建设,还是对相关问题,比如“常回家看看”问题,相关方面其实并没有解决信心。

这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说起来信用建设至关重要,但在事实上,信用平台的建设速度和力度,还远远不如人意,在经济社会中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其最大的作用,只不过是“吓唬人”。一句“将会与信用挂钩”,不管你们怕不怕,总之有关方面认为这很可怕。不得不讲的是,这样一种态度,看起来很重视,其实只是“摆造型”,好比“剪刀手”摆出来了,其实镜头盖根本没有打开。这种只是说说而已的态度,也在事实上成为信用建设的阻力。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建设根本不是万能的,但让人纳闷的是,即便这样,与信用挂钩为何总是“将会”?具体到现实,“将会与信用挂钩”的有很多,可我们看到有多少真正挂钩了?又看到几个真正发挥作用了?如此,“常回家看看”与信用挂钩,恐怕也只是说说而已。遑论真正挂钩,信用平台也救不了“常回家看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